微生物與免疫學 科學報導

六月傳染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 月末總結:永不止息的戰役

人類與傳染病的戰爭已持續多年,從十四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鼠疫),到十九世紀微生物學家巴斯德 (Louis Pasteur) 的助手亞壢山大 (Alexandre Yersin) 成功地分離鼠疫致病菌-鼠疫桿菌 (Yersinia pestis),漫漫長路,人類從束手無策到終於有了初步了解。在二十世紀過後,公共衛生的發展,癌症、慢性疾病…等取代傳染病成為現在人類健康主要威脅,但傳染病不時的快速爆發,如2015年在中南美洲橫行的茲卡病毒,到每年的流感病毒,再再提醒人類與傳染病的戰爭從未停歇。

本月 Investigator 帶領讀者探索近年來重要的傳染病研究,從茲卡病毒、伊波拉病毒到流感病毒,以分子機轉的角度認識這些病毒再到疫苗設計的概念。例如,在神經發育扮演重要角色的 PI3K-Akt-mTOR 訊息路徑,是導致茲卡病毒小頭症的分子機轉[1] 脂質奈米顆粒 (lipid nanoparticles) 的利用能夠攜帶轉錄出茲卡病毒蛋白的 mRNA,開發出能夠在老鼠與猴子上對抗茲卡病毒的新穎疫苗[2]為了有效的開發疫苗,了解病毒在宿主內的各種機制相當重要,因此investigator亦介紹了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如何從宿主細胞膜運輸其遺傳物質至細胞核內的機制[3]美國疾病管制局報告指出,今年流感疫苗只有36%的有效率,主因是 H3N2 流感病毒株的橫行[4],而科學家是否能夠製造出夢寐以求的廣泛型流感疫苗?或許答案就藏在病毒表面醣蛋白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 中高度保留性的桿狀區域內[5]

如何在準確的檢測疾病與妥善的運用醫療資源間取得平衡是許多性傳染病 (愛滋病、梅毒) 的重要課題,investigator 介紹了有別於傳統方法的檢測順序,採用自動化免疫分析的新方法來檢測梅毒提高準確性,該團隊並提出了訊號指標來有效預測進階測試的結果,來減低醫療資源的浪費[6]。一藥多用在醫界有相當多的例子,原本為癌症藥物的 nivolumab,意外地在同時感染肺癌與HIV的患者身上,發現了 nivolumab 能有效降低HIV病毒在該名患者體內的數量 [7]。有興趣的讀者,也不妨跟著 investigator 的腳步來回顧本月的文章吧!

圖說:茲卡病毒傳播的地理關係圖 圖片來源:https://goo.gl/fMNvC6

參考資料:
1. https://investigator.tw/5902
2. https://investigator.tw/5747
3. https://investigator.tw/6032
4. Flannery, B., Chung, J. R., Belongia, E. A., McLean, H. Q., Gaglani, M., Murthy, K., … & Monto, A. S. (2018). Interim estimates of 2017–18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 effectiveness—United States, February 2018.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18(4), 1020-1025. https://goo.gl/FTcoqv
5. https://investigator.tw/5910
6. https://investigator.tw/6079
7. https://investigator.tw/6071

撰文│邱亮源
審稿│葉意茹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邱亮源

凱斯西儲大學化學所博士班三年級。研究興趣是結構生物學及生物物理。希望透過investigator平台,能夠擴展視野,與來自不同生醫領域的朋友交流,並藉由撰寫科普文章,為推廣生醫研究盡一份心力。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