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我們用來應對外在環境或是表達內在想法的一種表現方式,如此的機制不只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遠古時代,情緒的出現其實是為了帶我們逃離危險,例如面對危險時所產生的恐懼情緒會使人判斷是否要逃離。在1930年代,人們已經發現情緒的產生和大腦之間的相關性,藉由病人對應腦區的受損,他們在不影響其他行為能力的情況下,卻失去表現情緒的能力,人們漸漸地了解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的迴路為主要產生情緒的區塊。
邊緣系統並非一個具體構造,而是利用功能所分類的一區塊,主要坐落在第三腦室的周圍,包括下視丘(hypothalamus)、視丘前端(anterior thalamus)、 扣帶迴(cingulate gyrus)及海馬迴(hi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眼框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 及部分的基底核(basal ganglia)[1]。
1930 年~1950 年代曾盛行一種為了治療精神病患的神經外科手術 —— 額葉切除術(lobotomy),術後的病人不再表現暴戾性情,一度被認為是可以穩定情緒的重要手術,但卻也發現病人再也提不起勁,變得悶悶不樂,因此了解額葉與情緒掌控的關係 [2]。到了 1980 年代,對於情緒的掌控核心方向轉變為杏仁核,除了有動物實驗的佐證,杏仁核被移除的病人後續表現也會發現病人將無法分辨情緒的臉控 [3],因此奠定了杏仁核對於情緒調控的重要性。除了切除部分腦區的相關發現,研究也發現若刺激動物的下丘腦,則會引起強烈的怒吼和攻擊等情緒行為,後來發現是由下視丘的神經訊號通過邊緣中腦區所產生 [4]。近期隨著技術儀器的發展,像是磁振造影(MRI) 的發明更加促進腦科學於情緒相關的研究。
本月的小文章收集一系列近期的科學文獻來探討情緒,像是: 情緒怎麼分類的? 人類的情緒又有幾種呢? 因為疫情關在家裡久了對於的情緒會產生甚麼影響、母親對於孩童情緒也有影響力、外在環境 (如: 音樂)怎麼改變情緒,又因此改變我們的認知? 除了探討人類的情緒,你能讀懂動物的情緒嗎? 誰的情緒你都無法讀懂? 沒關係,未來有AI幫我們辨識情緒,以及最後不同文化中表達情緒的不同意義? 內容包羅萬象,精采絕倫! 敬請期待。
圖一、接受外在環境刺激(如音樂、居家隔離等 )後邊緣系統腦區所產生的情緒示意迴路 (非實際神經傳導迴路)。圖片來源:作者手繪
參考文獻:
- 情緒大腦迴路,陽明大學腦造影實驗室。https://reurl.cc/oLReO3
- 腦白質切除術,維基百科。 https://reurl.cc/lVQ93v
- Dalgleish, T. The emotional brain. Nat Rev Neurosci 5, 583–589 (2004). DOI: https://doi.org/10.1038/nrn1432
- 邊緣系統,小小整理網站 SMALLCOLLATION。https://reurl.cc/GVjxvv
撰稿人|吳畇芸
審稿人|陳恩浩
因此 holistic health care 的立論基礎,就是來自 pre-frontal cortex of brain 與 amygdala 的關係。
[…] 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 – 情緒和快感中心(如海馬體 Hippocampus)會下調。 我們不再為情緒所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