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乳突腫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誘發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重要危險因子...
分類 -微生物學
病毒與免疫系統的攻防戰──從免疫逃逸角度探索 HPV16 致癌機轉
結核分枝桿菌的防護罩──生物膜
結核病(tuberculosis, TB)最早是在 1882 年由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柯霍(Koch)發現,其致病菌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類鼻疽伯克氏菌如何入侵腦部?細菌版木馬機制
認識類鼻疽與致命的神經性類鼻疽的重要性 2005 年襲台的強颱海棠帶來的不只是嚴重水患,也帶來了經常伴隨著風災後發生的類鼻疽(melioidosis)疫情,合計通報了 24 例,其中 6 例死亡,2...
Come over to the dark side:李斯特菌利用抗病毒機轉增進傳播
第一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s, Type I IFNs)主要包含 IFNα 與 IFNβ 等,負責調節病毒感染時的免疫反應,並誘導下游的干擾素促進基因(interferon...
十一月主題:病原體的免疫逃脫
當病原體(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人體時,宿主的先天和後天免疫反應和病原體的致病因子抗爭,抗爭的結果會決定宿主預後的好壞。宿主完全康復代表宿主重新達到生理和免疫的恆定,康復的時間則取決於感染的種類和...
病毒與癌化間的糾葛-人類皰疹病毒於癌化現象中的角色
癌化現象 ( Canceration ) 的成因除了來自細胞內基因或蛋白調控異常外,病毒感染也是造成細胞癌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因此可以造成細胞癌化的病毒被稱為致癌病毒 ( oncogenic...
路西法的明與暗:腸道微生物菌叢對於 p53 突變生物功能的調節作用
過往四十年間,編碼了 p53 蛋白的 TP53 基因,因為與多種疾病及癌症關係密切而受到廣泛的研究。科學家陸續在小鼠腫瘤、人類細胞株與人類大腸癌的樣本中,發現 p53 蛋白具有抑癌的作用...
環境地形對細胞運動的影響─利用不對稱奈米結構操縱細胞移動方向
細胞是如何感知外在環境的訊號,而朝著某個特定的目標前進或者是遠離,對科學家來說,已經是一個存在相當久的謎團。早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開始研究化學物質如何趨使細胞進行指向性的運動,但是直到最近十年因為科技...
Mutanofactin-697:一種可促進牙齒侵蝕的細菌次級代謝物
齲齒 (dental...
轉化利用溫室氣體的一線曙光:人造合成嗜甲醇菌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院士的研究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技術將大腸桿菌改造,透過精準調控關鍵酵素表現,成功人造出合成嗜甲醇菌,有助於將溫室氣體轉化而成的甲醇更進一步有效利用,減緩氣候變遷並產出高價值的含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