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 基因與基因體學 科學報導 精準醫學 藥學 醫學

抗癲癇藥物過敏的秘密——藏在代謝基因中

在台灣造成藥物過敏的三大藥物分別為 allopurinol(用於痛風治療)以及 carbamazepine 和 phenytoin(均用於抗癲癇),此三種藥物同時也是台灣藥害救濟對象的前三名[1]。 先前台灣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了造成對 allopurinol 及 carbamazepine 過敏的基因,他們發現在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上,標記 HLA-B*5801 及 HLA-B*1502 的基因分別與這兩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相關,也因此,只要透過臨床篩檢即可有效預防過敏的發生。(請參閱本月小新聞:創造生命的奇蹟—罕見疾病的希望之光,https://investigator.tw/1077/

然而除了這兩種藥物外,雖然 phenytoin 在臨床上能有效的預防腦部手術後癲癇發作的用藥,是抗癲癇藥物的第一線選擇,但 phenytoin 卻也會引起部份病患不同程度的皮膚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會發生致命的“史帝文森-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 或“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等的嚴重皮膚壞死症狀。

有鑑於此,長庚醫院及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以台灣、日本、馬來西亞的 phenytoin 用藥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這些研究對象進行全基因體關聯性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以找出過敏反應者與正常病患的基因差異 [2]。 在這個大規模的研究中發現 CYP2C9*3 基因跟 phenytoin 的嚴重過敏反應有高度相關性。不同於先前所發現的 HLA 白血球抗原基因標記,CYP2C9*3 是與藥物”代謝途徑”相關的基因。帶有 CYP2C9*3 基因會降低這類藥物在體內被代謝、清除的效率,從而造成了過敏等不良反應。這項發現將有助於臨床上開立 phenytoin 前的過敏基因篩檢,避免致命副作用的發生。

近年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及藥物基因體學(pharmogenomics)的興起,讓醫學界有更多的參考依據來找出基因的不同與藥物效果的交互作用,目的就是要提高對於病患的治療效果,並減少副作用的發生。(請參閱:預防勝於治療 – 藥物基因體學在臨床上的重要性, https://investigator.tw/3327/)在藥物基因體學的研究上,台灣團隊一連解開了三個造成嚴重藥物過敏的基因,為所有病患降低了用藥的風險,在整體公衛用藥安全中提供了傑出的貢獻。

 

 

圖片來源::goo.gl/ppySvu

 

參考資料:

  1. 藥害救濟前十大藥品 用藥期間注意不良反應早期症狀(n.d.). Retrieved from http://www.tdrf.org.tw/ch/02_affair/aff_01_main.asp?bull_id=5733
  2. Lozano, R. (2014). Gene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 JAMA312(20), 2165. doi:10.1001/jama.2014.14145

 

撰文│ 陳恩浩

修訂│ 楊仁龍

About the author

陳恩浩

陳恩浩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畢業,目前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暨表觀遺傳學所/弗萊堡大學醫院攻讀博士班。因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劃、國際合成生物學競賽(iGEM)而從大學開始流連於研究室中。熱衷於分享科學教育、生物醫學有關的知識與小故事。希望藉由這個平台跟更多有趣的夥伴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