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叢(Choroid Plexus,ChP)分布於四個充滿腦脊隨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的腦室中,由負責分泌 CSF 的上皮細胞層所組成,其中充滿免疫及間質型態的細胞。除了分泌 CSF,ChP 還扮演了血液及腦脊隨液的屏障,可以在組織發生感染或損傷時允許免疫細胞的進入以抵抗外來宿敵。
水腦(Hydrocephalus)以腦室腫大(ventriculomegaly)為常見的徵象,其中以感染 (post-infectious hydrocephalus, PIH)及出血(post-hemorrhagic hydrocephalus, PHH)所引發的的水腦為最典型的兩種型態,此兩種型態都會促成 CSF 的回收效率下降,現行的治療皆以外科手術為主要策略,研究團隊認為藉由了解 PIH 及 PHH之下 ChP 的免疫及分泌機制可以幫助神經免疫方面疾病的治療策略發展。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會表現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的細菌,例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以及出血後產生的血紅素(hemoglobin)都是會刺激免疫反應的典型病原型態,均會活化第四型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4,TLR4)[1-3],因此團隊提出感染與出血所致的水腦由相似的病生理機制造成 ChP 分泌 CSF 與免疫功能失調。研究團隊創造了 E.Coli 致PIH的小鼠模型,分別為不同小鼠的腦室內-注射一般的 E. coli (E. coli 含 LPS,以 E. coli+LPS 表示) 和基因工程改造的E. coli (E. coli 不含 LPS,以 E. coli-LPS 表示),並將全部鼠腦都注入滅菌的人工CSF(sterile artificial CSF),結果顯示被 E. coli+LPS 感染 72 小時後的小鼠側腦室體積是控制組的3倍。另外,研究團隊對於 CSF 的恆定機制感到好奇,急性腦室腫大被認為是因大腦導水管(Cerebral aqueduct) 阻塞而影響 CSF 的流動因而造成 CSF 的流出遭到破壞,為了探討CSF的流出情形,研究團隊注射染劑至 PIH 72 小時鼠腦的側腦室 (Lateral venticle),結果顯示CSF的流動並未受阻(圖一)。
研究團隊接著探討 LPS 和 CSF 分泌速率的關係,結果顯示注入 LPS 及 E. coli +LPS 感染的鼠腦 CSF 的分泌速率比控制組快上 2.5倍,而 E. coli-LPS 組卻無顯著上的差距,而以 Bumetanide(抑制ChP分泌 CSF 的製劑)可以有效降低分泌速率。另外,團隊將 Tlr4 基因剔除後發現可以有效緩解腦室腫大及 CSF 過度分泌的問題(圖二)。
為了更深入了解 ChP 過度分泌 CSF 的秘辛,研究團隊以轉錄體(Transcriptomics) 及蛋白質體(Proteomics)的角度予以分析,研究團隊整合大量的綜合資訊並比對單一細胞及核酸的序列找到和 PIH 相關的免疫細胞基因模組,也進而發現 LPS 鼠腦中許多免疫相關的傳訊、趨化因子,如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 Il-1ß、 Il-6、干擾素等,相對控制組都有明顯上升的現象,意即 PIH 的鼠腦是處於發炎前期的狀態。另外,團隊發現 LPS 所致 PIH 的老鼠,位於面向 CSF 側的 ChP 表層細胞的 Iba+ 巨噬細胞有增生、積累的現象,其中特定具指標性的巨噬細胞(CD8/ED1)也具有吞噬作用的活性,而這些現象能藉由剔除 Tlr4 基因來減弱(圖三),故研究團隊認為 TLR4 相關的周邊免疫細胞的積累和活化與 PIH 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研究發現急性 CSF 過度分泌的反應致病機轉和鈉-鉀-氯共同轉運蛋白(Na+-K+-2Cl- cotransporter,NKCC1)協同運輸有所牽連,而 NKCC1 的活化磷酸化需要 SPAK 激酶 (SPAK kinase) 的幫助 [4],故研究團隊假設 SPAK 會藉由提升磷酸化 NKCC1 來傳導 TLR4 相關的發炎前期訊號到 ChP 上皮細胞,並藉此使 CSF 過度分泌,實驗結果顯示 PIH 中 SPAK 和 NKCC1 的磷酸化在 ChP 的膜上受到正調控,然而剔除 Tlr4 基因者則沒有這樣的現象,而剔除 Spak 基因會間接影響 ChP中 SPAK及 NKCC1 的活化調控,綜合結果而言,SPAK kinase 是 ChP 中TLR4 相關的免疫細胞活化及 NKCC1 活化 CSF 分泌的中間橋梁。知道 NKCC1 是 SPAK 的典型目標後,研究團隊也想探討是否有其他離子通道和 SPAK 關的 CSF 過,團隊利用免疫沉澱及基因表現序列分析方法找到許多在 ChP 上皮細胞表現的基因,且在 PIH 鼠中和 SPAK 共同表現的表現量有上升的趨勢。
依據過去研究顯示 PIH 致病的因子和 PHH 致病的血紅素所引起的免疫反應過程是類似的,因此研究團隊針對這個現象假設 PIH 和 PHH 會以相似的反應機制影響 ChP 的分泌過程,他們一樣以多體學的方式進行分析探討,結果顯示,PIH 及 PHH 模型中在 ChP 中無論是巨噬細胞的型態或T細胞都有相似的上升趨勢(圖四),腦室腫大的過程中一樣都和 TLR4 及 SPAK 的活化相關。
最後,研究團隊探討治療面的問題,現行並沒有針對 TLR4 或 SPAK 的核准標靶藥物,為此團隊將多體學資料及現行治療藥物標的進行比對,他們發現 PI3K-Akt-mTOR 此一傳訊途徑和免疫細胞的徵招及 SPAK 活化最相關,經過更深入的探討後團隊發現無論 PIH 或 PHH ,mTOR 途徑的活化能使鼠腦中 ChP 內的免疫細胞數量明顯上升。預處理 Rapamycin(mTOR的免疫抑制劑)2~3小時再誘導 LPS 或腦室出血引發的水腦症,能有效減少 ChP 相關免疫細胞 (Iba1+ 、ED1+等細胞) 的數量,且能緩解 LPS 或出血誘導的 CD45+ 湧入,並能減少腦室腫大的情形和 CSF 的分泌量。
在此篇研究中,團隊深入探討腦部感染及出血後共同引起周邊免疫細胞被徵招到ChP上皮細胞附近,並引發免疫細胞 TLR4 活化,進而在 CSF 中引發細胞激素風暴,使得促發炎因子表現增加。這些促發炎因子透過 mTOR 與 SPAK 訊息途徑,活化了 ChP 上皮細胞表面與 CSF 分泌相關的離子轉運蛋白或離子通道,最終導致 CSF 過度分泌(圖五),此篇研究讓我們認識 ChP 上皮細胞在神經免疫上是重要的橋梁,此結果為神經免疫學帶來新的觀點,也對於未來許多腦部感染、出血及神經免疫學疾病得藥物開發提供一條嶄新的道路!
Main Article: Robert, S. M., Reeves, B. C., Kiziltug, E., Duy, P. Q., Karimy, J. K., Mansuri, M. S., Marlier, A., Allington, G., Greenberg, A. B. W., DeSpenza, T., Jr, Singh, A. K., Zeng, X., Mekbib, K. Y., Kundishora, A. J., Nelson-Williams, C., Hao, L. T., Zhang, J., Lam, T. T., Wilson, R., Butler, W. E., … Kahle, K. T. (2023). The choroid plexus links innate immunity to CSF dysregulation in hydrocephalus. Cell, 186(4), 764–785.e21.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1.017
參考文獻:
- Huo, L., Fan, Y., Jiang, C., Gao, J., Yin, M., Wang, H., Yang, F., & Cao, Q. (2019). Clinical Features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Hydrocephalus in Childhood Bacterial Meningitis.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34(1), 11–16. https://doi.org/10.1177/0883073818799155
- Hoshino, K., Takeuchi, O., Kawai, T., Sanjo, H., Ogawa, T., Takeda, Y., Takeda, K., & Akira, S. (1999). Cutting edge: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deficient mice are hyporesponsive to lipopolysaccharide: evidence for TLR4 as the Lps gene product.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 1950), 162(7), 3749–3752.
- Janciauskiene, S., Vijayan, V., & Immenschuh, S. (2020). TLR4 Signaling by Heme and the Role of Heme-Binding Blood Protein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1, 1964.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20.01964
- Vitari, A. C., Thastrup, J., Rafiqi, F. H., Deak, M., Morrice, N. A., Karlsson, H. K., & Alessi, D. R. (2006). Functional interactions of the SPAK/OSR1 kinases with their upstream activator WNK1 and downstream substrate NKCC1. The Biochemical journal, 397(1), 223–231. https://doi.org/10.1042/BJ20060220
撰文|黃淵揚
審稿|劉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