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物 科學報導 藥學

自然的醫藥箱:揭開元寶草的抗炎奧秘

發炎反應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機能之一,當宿主受到細菌、病毒、毒素等外來物侵害時,免疫系統便會活化,快速排除病原並在威脅消退後促進組織修復。但持續不退的慢性發炎則可能對周邊組織造成損傷,並導致血管栓塞、糖尿病、癌症等疾病[1]。在慢性發炎的過程中,巨噬細胞扮演重要的調控角色[2]。在發炎狀態時巨噬細胞極化為 M1 表型,透過釋放促發炎物質和製造具毒性的一氧化氮(NO)及活性氧類(ROS)等方式排除病原。另一方面,巨噬細胞也能極化為 M2 表型並分泌阻止發炎反應或促進修復的訊號分子,減少發炎的破壞。如果能夠調控巨噬細胞的極化,從 M1 轉向 M2 表型,調節發炎反應並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便可能有效控制慢性發炎[3]。

而在藥物開發的歷史上,天然藥用植物一直是提供豐富、多樣化合物的寶庫,由於長期有著長期使用的紀錄,從這些植物萃取出的化合物通常被認為具有較低的副作用,也較容易找到符合記載療效的化合物。

延伸閱讀—六月主題:天然物的發現及藥物應用

化合物的萃取
這篇研究使用具有抗發炎效果的元寶草(Hypericum sampsonii)地上部作為原料,浸泡甲醇萃取後,透過分配層析(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分別得到水層、正己烷層、二氯甲烷層、乙酸乙酯層萃取物,其中正己烷層在初步篩選時顯示出最強的抗發炎活性,於是透過一連串管柱層析、薄層層析、HPLC 等方法逐步分離,最後得到九個化合物。

化學結構的鑑定
為了解析這些化合物的結構,分別從 NMR(核磁共振)的化學位移得知各個碳原子間的位置關係與可能的修飾,以及從質譜得到的質量分析確切的原子組成,最後得到三個新發現的化合物與六個已知化合物。

生物活性評估
為了檢驗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中使用脂多糖(LPS)誘導 RAW264.7 巨噬細胞產生 NO 作為發炎反應的模型。在九個化合物中,化合物9 (otogirinin A)具有最強的 NO 生成抑制效果,表示具有抗發炎應用的潛力。進一步使用西方墨點法,分析不同濃度下化合物 9 對幾個發炎調控蛋白的影響後,確認化合物 9 能透過抑制 JNK 磷酸化、增加 IκBα 表現減少促發炎基因的表現,並透過增加精胺酸酶與 KLF4 的表現促使巨噬細胞轉向促進修復的 M2 表型(圖一、二)。

圖一、使用西方墨點法分析對不同蛋白表現的影響,發現化合物 9 能夠(A)抑制 JNK 磷酸化,(B)增加 IκBα 表現,(C)(D)並增加精胺酸酶與 KLF4 表現。 圖片來源:doi: 10.3390/molecules25194463.

2

圖二、Otogirinin A 抗發炎機制示意圖 圖片來源:doi: 10.3390/molecules25194463.

在本篇研究中,透過對元寶草進行化合物萃取、結構鑑定、生物活性分析,發現其中的 otogirinin A 具有降低促發炎基因表現和促進巨噬細胞 M2 表型的效果,可作為後續抗發炎藥物開發的候選與前驅藥物。

 

Main Article:

Huang, C. Y., Chang, T. C., Wu, Y. J., Chen, Y., & Chen, J. J. (2020). Benzophenone and Benzoylphloroglucinol Derivatives from Hypericum sampsonii with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Otogirinin A. 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 25(19), 4463. https://doi.org/10.3390/molecules25194463

參考文獻:

  1. Furman, D., Campisi, J., Verdin, E., Carrera-Bastos, P., Targ, S., Franceschi, C., Ferrucci, L., Gilroy, D. W., Fasano, A., Miller, G. W., Miller, A. H., Mantovani, A., Weyand, C. M., Barzilai, N., Goronzy, J. J., Rando, T. A., Effros, R. B., Lucia, A., Kleinstreuer, N., & Slavich, G. M. (2019). Chronic inflammation in the etiology of disease across the life span. Nature medicine, 25(12), 1822–183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9-0675-0
  2. Chen, S., Saeed, A. F. U. H., Liu, Q., Jiang, Q., Xu, H., Xiao, G. G., Rao, L., & Duo, Y. (2023). Macrophages in immunoregulation and therapeutic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8(1), 207.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3-01452-1
  3. Yunna, C., Mengru, H., Lei, W., & Weidong, C. (2020). Macrophage M1/M2 polariz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877, 173090. https://doi.org/10.1016/j.ejphar.2020.173090

 

撰文|葉國掄

審稿|張芷榕

About the author

葉 國掄

葉 國掄

熱愛拉麵與科學的陽明交大藥學系學生,先後打滾於iGEM、奈米劑型、天然物的實驗室,目前在台大/中研院進行免疫細胞治療的研究。希望能在investigator與大家互相分享新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