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 組織工程 醫學

以 3D 培養進行陰道重建

陰道,乃無數生命的出口,也是許多女人生命故事裡不可或缺的一塊。

不過,有些生理女性可能因先天荷爾蒙異常或者構造發育異常而無法擁有正常的陰道。例如 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MRKHS)即因胎兒時期苗勒氏管(Müllerian duct)發育不良導致陰道、子宮結構異常甚至消失,有些甚至伴隨腎臟和骨骼發育的異常。這些女性若想要擁有孩子常需藉由代理孕母的協助,而陰道結構的異常一開始可藉由氣球擴張予以矯治,若效果不彰則可進一步考慮陰道重建。陰道重建事先在會陰和骨盆器官之間解剖出一個預計作為陰道的空間,接著便將特定皮瓣(flap)植入該空間模擬陰道的結構。常見的皮瓣來源包括皮膚、腹膜、口腔黏膜等等。但是這些皮瓣常常僅有上皮層而無肌肉層以維持其張力,因此有狹窄之虞而仍需反覆擴張;有些外科醫師嘗試以含有肌肉層的腸道進行手術,不過一來手術太大而副作用太多,二來以此重建的陰道除會分泌黏液導致衛生問題,更有高度癌化的風險,因而早已被揚棄。

本篇來自墨西哥費德里科· 戈麥斯醫院(Hospital Mexico Federico Gome)的團隊耗費近 8 年的光陰為皮瓣來源的難題提供了新的方法。該團隊自 4 位病人陰門(vulvar)各自取得約 1 平方公分大小的組織,將該組織的上皮層(epithelial layer)與肌肉層(muscle layer)分離以後各自以特殊培養液進行細胞培養。經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確認各自細胞身分後,將培養的細胞種到 3D 骨架中以養成可供重建的陰道組織。骨架的大小乃根據核磁共振影像(MR imaging)下的骨盆腔大小與陰道前庭大小來設計,骨架的材質係豬腸黏膜下層(按:即 Surgisis,外科手術常用醫材),骨架內緣植入上皮細胞,外圈則植入肌肉細胞,爾後再繼續以特殊培養液進行組織培養。組織培養的品質以 MTT assay 和電子顯微鏡檢視細胞生長情形。病人多半在接受陰門切片以後 5-6 個禮拜接受重建手術。

病患手術後長達 8 年的追蹤裡並無發現長期的併發症。每年切片追蹤的結果也顯示所重建的陰道組織一直呈現上皮 – 基質 – 肌肉的三層結構。MR imaging 與陰道鏡(vaginoscopy)檢查結果也未顯示出狹窄的情形。性功能的問卷調查也顯示病人對於自己術後的性生活可謂相當滿意。

這篇研究以再生醫學的角度來看無疑是巨大的成功,不過由於樣本數僅有 4 位,要成為臨床普遍可接受的治療準則還有一大段的路要走。希望屆時能讓其他原因(如:創傷、癌症)而失去陰道的生理女性乃至變性族群都能同享此福音。

 

圖說:進行陰道 3D 組織培養之骨架 圖片來源:http://goo.gl/iMVhgL

 

參考資料:

  1. Raya-Rivera, A. M., Esquiliano, D., Fierro-Pastrana, R., López-Bayghen, E., Valencia, P., Ordorica-Flores, R., … Atala, A. (2014). Tissue-engineered autologous vaginal organs in patients: a pilot cohort study. The Lancet384(9940), 329-336. doi:10.1016/s0140-6736(14)60542-0

 

 

撰稿人| 李政霖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李政霖

作者為前社員,現為臺大醫院神經部住院醫師(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