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基因體學 表觀遺傳學

超脫基因的主宰 —— 植物複雜性狀的表觀遺傳學

扦插的玫瑰花,經歷許多世代依然維持著豔麗芬芳,如果是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看到此現象,想必會說:「YO!BROTHER!這是因為物種的形態由遺傳物質決定。」然而古典遺傳學不能說明的是,為何像扦插這種無性繁殖的方式,子代仍然會產生性狀差異?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就算基因序列沒有改變,生物也能透過表觀遺傳的方式調控基因表現。但對於表觀遺傳修飾是否可以遺傳始終懸而未解。哺乳動物的表觀遺傳標記通常都會在生殖細胞被重設(reprogramming);然而,在植物配子中的重設現象並不顯著,使植物基因組中的 DNA 甲基化可以代代相傳,這為植物提供了在後代中保留表觀遺傳修飾的機會。

生物體有許多相對複雜的性狀,其遺傳學基礎尚未明亮,例如人們的身高、智力;或者像是植物的植株高度、果實形成數量、開花時機……等。由於多數複雜性狀的實驗物種體內已含有大量的 DNA 序列變異,而從這些變異中欲再區分出表觀遺傳變異並不容易,使過去的研究者儘量不去探討表觀遺傳層面的影響。去年,由 Johannes 帶領的法國、荷蘭之表觀遺傳學跨國團隊,證明表觀等位基因(epialleles,DNA 序列相同,甲基化程度不同的等位基因)可影響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之開花時機(time to flowering, FT)與主根長度(root length, RL)。

他們建立了一種表觀重組自交體系(epigenetic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epiRIL)。利用環境擾動產生「DNA 甲基化缺陷突變株(decreased in DNA methylation, ddm1)」,將其與野生型芥株雜交後,分離出環境擾動所誘發的「差異性甲基化區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 DMR)」並繪製成圖譜。他們發現許多人工誘導產生的甲基化狀態是穩定可代代相傳的,至少在實驗中的 7 代之內。利用遺傳圖譜與 FT 及 RL 基因連鎖繪圖,他們分別找出了促成這二種複雜性狀表觀變異的 DNA 區域:數量性狀遺傳位點(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RT)。他們進一步比對數百種自然野生型芥株與人工誘導表觀變異的 epiRIL 變異株的 DMR,發現將近四分之一 DMR 形態也存在於野生型芥株中。這種表觀等位基因之間的高度重疊現象,說明了這些位點很有可能是引發植物特定複雜性狀的遺傳性缺失。他們推測 ddm1 基因可能有自然的功能缺失,而在特定環境又發現形成不同的表觀等位基因。

Johannes 團隊提出了一個可以修改植物遺傳學上教科書的結論:「通過干擾 DNA 甲基化,或是重新活化沈默的 DNA 序列,就可以產生可遺傳的表型變異。」 未來若可以在不影響 DNA序 列的同時,準確地改造 DNA 甲基化位點,我們便可以快速形成可遺傳的表型變異,促成俱有高度商業價值的性狀表現,這絕對會引起植物育種者的興趣,也對之後可能面臨的糧食危機提供新的作物改良方法。

*註:圖片是 epiRIL 突變品系的雜交過程。ddm1 突變株於至少 6 代自交具有高穩定遺傳性,將變異的複雜性狀保留下來。此例為變異的 DMR 影響不同的開花時間,下方第三列為野生型芥株,可到部分突變株延遲其開花期,推測某些表觀影響序列與植物春化作用有關。

 

圖說:表觀重組自交體系 圖片來源:http://goo.gl/WxaL1x

參考資料:

  1. Cortijo, S., Wardenaar, R., Colome-Tatche, M., Gilly, A., Etcheverry, M., Labadie, K., … Johannes, F. (2014). Mapping the Epigenetic Basis of Complex Traits. Science343(6175), 1145-1148. doi:10.1126/science.1248127
  2. Schmitz, R. J. (2014). The Secret Garden–Epigenetic Alleles Underlie Complex Traits. Science343(6175), 1082-1083. doi:10.1126/science.1251864
  3. Koch, L. (2014). An epigenetic twist on the missing heritability of complex traits. Nature Reviews Genetics15(4), 218-218. doi:10.1038/nrg3698
  4. Heard, E., & Martienssen, R. (2014).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Inheritance: Myths and Mechanisms. Cell157(1), 95-109. doi:10.1016/j.cell.2014.02.045

 

撰文|宋侑倖

修訂|熊浩安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宋侑倖

臺大農化系、生物技術學程畢業後,目前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UC, Irvine) 就讀生物技術碩士,即將繼續在 UCI 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神經幹細胞的藥物篩選及移植。希望可以藉由 Investigator 分享平台將多元,新奇的生醫訊息以簡單卻明確的方式傳遞給更多的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對生醫領域產生興趣與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