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以及動物宿主之間的交互作用並非只存在於短暫的片刻,根據研究,在出生時宿主就會從母體獲取微生物並得學會如何與微生物平衡地共處 [1]。微生物在宿主體內影響著許多生理功能,包括代謝、免疫系統、甚至神經認知。當微生物相失衡時,生理功能的異常便逐漸誘發許多相關疾病的產生。因此研究微生物相如何失衡以及其背後的致病機轉也成為了生醫科學等領域的一大目標。
由於各領域研究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家開始嘗試利用各種方法從基因、蛋白、外顯型 (Phenotype) 層面來研究微生物的致病機制,並想藉此發展治療。例如利用探討微生物中致病蛋白的結構,作為新藥發展的基礎 [2];抑或是研究微生物所引起過激的免疫反應調節,發展免疫治療的潛在目標,以預防微生物感染對人體的損傷等 [3]。隨著研究的進展,微生物、人體功能以及疾病三者間的神秘面紗也漸漸地被撥開。
在本月小新聞當中,我們將整理致病微生物 (尤其是細菌及病毒) 利用哪些機制對人類造成疾病,而我們又該如何利用這些研究成果發展出一套療法,請大家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 Cho, I., & Blaser, M. J. (2012). The human microbiome: at the interface of health and disease.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13(4), 260. https://doi.org/10.1038/nrg3182
- Anasir, M. I., & Poh, C. L. (2019). Structural vaccinology for viral vaccine desig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10, 738. https://doi.org/10.3389/fmicb.2019.00738
- Tosi, M. F. (2005).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to infectio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16(2), 241-249.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05.05.036
撰文|蕭皓文
審稿|戴安順
[…]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其中,致病微生物所帶來的災害在人類的歷史中更是屢見不鮮。為了能有效地減輕其所帶來的危害,科學家們開始嘗試著揭開微生物致病機轉的神秘面紗(延伸閱讀|11月主題介紹 – 微生物的致病機轉與治療)。本月的系列報導中,介紹了最新的相關研究進展。藉由這篇月末結尾文,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本月的內容。 […]
[…] 延伸閱讀|2019年11月主題介紹 – 微生物的致病機轉與治療 延伸閱讀|晦暗中有光?細菌褪去外衣以躲避抗生素的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