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海外留學與實習

歐洲留學經驗分享|FU Berlin、EPFL

歐洲留學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生醫領域的學生,其博士班申請與美國類似,制度卻又有諸多不同細節與特色,本次 Investigator 邀請到兩位在德國留學的學姊:劉冠婷博士、林映希學姊,介紹歐洲留學申請管道,並分享申請歷程與歐洲研究生活。

【講者學經歷】

劉冠婷博士 

  • 現職
    • 2020 駐德科技組海外優秀學人(LIFT2.0)
    • 台積電研發工程師(2021-)
  • 學歷
    • Ph.D. 萊布尼茲分子藥學所/柏林自由大學生化所(2016-2020)
    • MSc. 台灣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研究所 (2012-2014)
    • BSc. 私立中原大學生科系(2008-2012)

劉冠婷學姊

林映希 

  • 學經歷: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 博士候選人(2019.10 – present)
    • BSc. MSc.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 2014 年國際合成生物學競賽(iGEM)
    • 泰國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實習
    • 德國烏爾姆大學(Universität Ulm)研究交換(2018.10 – 2019.03)
  • 博士班研究領域:酵母菌表面展示、蛋白質工程(Prof. Kai Johnsson 實驗室)

林映希學姊

 

【歐洲博士班特色】

  • 實驗室經費充足。
  • 有許多大型的研討會可參與。
  • 歐洲博士班是以工作合約形式進行,有工作簽證及相應薪資予以支持生活開銷。
  • 著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一年有約 30 天假期可自行運用,且研究人員有較多自由發揮空間與彈性。
  • 相較美國博班申請時段集中每年同一時段,歐洲各地博士班申請時段各異,一年間持續有不同機會可以申請。

【歐洲博士班申請管道簡介】

一、博士班學程制(PhD program):由研究機構或各大學開設的博士班學程,申請過程與所需文件和美國博士班學程類似。若是研究機構所開的學程,會由合作的大學授與博士學位。

二、博士班職缺申請(Open position):逕向個別實驗室聯絡,針對實驗室開出的博士班職缺申請、進行面試順利的話,申請審核與應聘的行政流程會比學程制快,但如需至當地面試,交通費用恐需自行負擔。

三、業界博士班:以生醫領域為例,部分藥廠也會提供博士班機會,能有不同於學界的博士班訓練經驗。

【歐洲博士班申請歷程:劉冠婷學姊】

  • 為什麼到德國留學?

每個人出國留學的動機都不同,冠婷學姊常被問到:「為什麼選擇到德國留學,而非更主流的美國?」而她的最大考量則是「費用」。一方面是家庭不太能負擔到美國留學的花費,另一方面則是申請費用所費不貲;除了準備語言考試報名費及補習費等必要花費外,若要申請多所美國學校或機構,申請費也相當可觀,留學的申請是免費的,花費上節省許多,因此學姊最後選擇赴德留學。

申請流程簡介(圖片來源:劉冠婷學姊提供)

  • 選定方向:DAAD 網站初篩

準備留學初期,多數人可能會找不太到方向,如挑選實驗室、找指導教授等,而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DAAD)所整理的國際學程搜尋平台此時就能幫上大忙。網站對於每個學位學程都有詳盡的介紹,包括申請條件、有無博士生職缺等,可以據此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學位學程,將這些資料整理成表格、紀錄申請時程,再評估申請條件是否符合、是否喜歡該實驗室等,如此一來就能大概掌握自己想申請哪些學程。

  • 申請訣竅:事先聯絡教授

冠婷學姊嘗試了申請學程與直接尋找職缺兩種方式,最終是錄取單一 open position。學姊在申請的各步驟都有些訣竅,首先,由於一個教授可能同時有參與多個學程,且申請學程時也須先選取數名有興趣的教授,因此事先聯絡教授能先行了解該實驗室是否真正開缺,若教授有正面回覆、或甚至事先聊過達成共識,再申請相關學程,可以提高通過學程書面審查的機率。

在申請時,博班階段轉領域需審慎考量,因為部分老師希望收來的學生是能盡快上軌道的即戰力,因此學姊建議跨領域的同學們需要加強申請動機的包和修飾。如她碩班期間讀微生物所、從事病毒相關的研究,而博班卻選擇分子藥物和神經突觸傳導相關的研究,申請動機便將病毒與神經退化性疾病連結起來,以說服老師們自己的能力。

面試方面,學姊認為老師們更看重的是英語能力、在研究環境與實驗室成員進行良好溝通的能力、是否具備承受壓力和辛苦的正向人格特質等,就自己的背景和經歷好好介紹即可。

【歐洲博士班申請歷程:林映希學姊】

映希學姊於德國烏爾姆大學研究交換快結束時即有進行初步的博士班搜尋與申請,最終申請目標為三個 PhD program: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德國 Max Planck Institute – Matter to Life 及瑞士 EPFL 的 EDBB 博士學程,和一間位於蘇黎世聯邦理工院實室,最後成功錄取 EPFL 的 EDBB 博士學程(其後隨實驗室搬遷到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但學位還是由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頒發)。

針對申請文件,學姊提到 SOP 或 cover letter 之撰寫著重敘述研究動機與經歷等內容,並建議針對不同學程或目標實驗室之特色,客製化內容,點出自己的專長及研究興趣與對方吻合之處;推薦信則建議提早進行準備,可以在一個月前通知推薦人。

  •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DBB 博士學程申請流程簡介(以 2019 年為例)
    • 2019/03-04 聯絡推薦人撰寫推薦信:於申請截止日前一個月先行聯絡
    • 2019.04.15 遞交申請資料:通常是線上送出
      • SOP 準備
      • 推薦信準備(EDBB 要求為三位推薦人,填寫表單並上傳推薦信)
      • 相關語言能力證明(TOEFL, IELTS, GRE…)
    • 2019.05.01 HD invitation letter:邀請面試分為兩種
      • 直接 on-site interview
      • 先以 Skype-interview 篩選,再決定是否邀請進行 on-site interview
      • 收到面試邀請後,可先聯絡感興趣的實驗室,進行初步了解,並詢問是否有招聘空缺
    • 2019.06.19-21 EDBB Hiring Days:面試行
      • 第一天:Introduction
        • 學校與學程簡介
        • 有招聘空缺的老師進行實驗室與研究主題介紹
        • 填寫表單說明實驗室意願並約定時間進行面談
      • 第二天:Presentation
        • 面試者口頭報告
        • 在校博士生帶領進行校園與城市參觀
      • 第三天:Individual Interview
        • 拜訪個別實驗室與面談
      • Hiring days 結束時,需填寫實驗室志願序並進行配對,配對成功則會收到錄取通知
    • 2019.07.08 Acceptance letter
    • 2019.10.01 博士班入學
  • EDBB 博士學程相關修業規定
    • 畢業前取得 12 學分
    • 博士班第一年結束前進行資格考試,才可進行正式論文研究

【德國留學生活】

冠婷學姊也分享了自己的留學心得,除了語言、氣候等差異外,一開較難適應的是跨領域背景。神經科學對學姊是新的領域,在廣泛閱讀論文和教科書與實驗室成員協助下,花不少心力才適應;心態調適也是博士班學生常遇到的課題,德國研環境對重視學生的生活品質,他們認為生活開心才有好的研究品質,與其拼命趕研究進度,不如把自己的心情調整到最佳狀態。學姊認為唸博士如果只用學位的角度視之,學習和研究上會很辛苦,不妨把做實驗、和實驗室成員相處想成工作與生活的一環,視為接受各種挑戰的旅途,在心態上也會比較開心和放鬆。

映希學姊則分享到德國後經歷的一些文化差異,如德國有為博士班畢業生裝飾博士帽的慣例,每一頂博士帽都是手工製作、會貼有個人相關照片或裝飾。此外,生日時則是由壽星準備蛋糕,實驗室的大家一起吃,這都是非常有趣的經驗。

手作博士帽(圖片來源:林映希學姊提供)

【德國博班相關留學費用、敘薪】

  • 申請
    • 並無申請費用,僅有相關語言能力考試費用。
    • 補助機票、住宿的花費。
  • 就讀
    • 僅繳交註冊費,通常為數百歐元(如柏林自由大學當時為 400 歐元,並包含學期交通票,EPFL 為 150 瑞士法郎)。
    • 歐洲博士班等同工作,因此會給予相應的薪資,薪資來源有兩種:
      • 獎學金:免稅,但需自付健保費,且無累積工作年資。
      • 工作合約:薪資逐年調漲,需繳稅,但可申請保險與累積退休金,對延長簽證、想永久或長期居留的申請亦有幫助,畢竟這意味著你不只是學習(獎學金),而是真的在當地工作。
    • 可申請額外獎學金,例如教育部留學獎學金(若學生自帶獎學金對申請上多少有幫助,因實驗室無須負擔額薪資支,但亦有機構規定不可同時領有其他獎學金,實際情況因個人合約而異)。
  • 生活
    • 德國物價因地而異(亦因個人生活型態而異),但普遍來說與台灣差不多,甚至可以比台北便宜,工作合約提供的薪資可支應生活負擔,亦能有些積蓄。

【Q&A】

  • 在德國攻讀士班是否需德語能力

(冠婷)學好德語對日常生活、跟實驗室成員親近都有幫助,但並非必要,畢竟學術或專業上的討論也是英語為主,在德國大都市生活也不太需要擔心語言問題;有些機構會提供免費的德文課程,也鼓勵到校外上語言課程。對有志去德國留學者來說,先找到 position 仍是最重要的,行有餘力再學習德語,非常不建議本末倒置;但若畢業之後想留在德國就業,那德語就相對重要。

(映希)通常不需要,以生醫領域博士班來說使用英文就可應付日常生活,不過因實驗室人員組成還是以德國人為主,若平時想和其他人討論研究、融入生活圈的話,會德語是加分的項,但若想在業後在當地作則就需要一定的德語能力,但也可以邊學邊工作。

  • 德國研究環境與台灣的差異

(冠婷)因為重視勞權,德國實驗室的工作很規律,除了週休二日,一年也會有一定天數的假期可自由運用,實驗室老闆也不會過問請假理由,非常尊重個體與隱私,也不會強迫或緊盯學生的研究進度,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步調(如前文提學姊有轉換領域,老師也不會強迫她應該去上理論課程,而是自己選擇去補足不足之處),這是跟台灣研究環境最大的不同。此外,因為所在的研究機構規模很大,每個計畫可使用的費用也很大方,並且也有較多機參加大型研討會

(映希)較注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實驗室老師通常不太過問學生的私生活或使用高壓風格要求實驗進度,與學生的互動甚至可互稱名字而不太有階級關係,但具體情形仍視實驗室人員組成與風氣而定。

  • 德國學位與就業相關

(婷)學位對就業的影響並非絕對。如果畢業後想留在當地(德國或歐洲)工作,選實驗室時建議找領域資深權威,這些資源和人脈豐富的 PI 可以協助建立更多 connection。如果是想回台灣就業得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在台灣想找生醫領域的工作較不容易,且有經驗的碩士相較博士可能更受公司喜愛,如果有在歐洲工作並領取一定薪資,回台灣後會不太能接受本地的工時和薪水。

撰文|梁文、吳冠廷
審稿|劉冠婷、林映希、黃云宣、陳品萱

About the author

梁文

梁文

畢業於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組。大學專題在食品科學系進行靜電紡絲相關的專題研究,研究所就讀中興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主要研究主題為電化學,對於跨領域的研究有興趣,未來想朝生物工程等領域發展,目前在業界生物感測公司工作,期盼加入Investigator後除了能認識更多相關領域的人,在生物相關領域上一起努力。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吳冠廷

現為陽明醫學系 B 組五年級學生,也是生醫光電所一年級碩士生。曾領導 2017 年陽明 iGEM 團隊並獲得金牌,重建、主導並規劃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諸多活動與訪談文撰寫,期盼建立一個讓醫學生研究者得以自由交流的平台。目前持續撰寫部落格、學習電腦科學和邏輯學,對生物資訊學和電腦視覺辨識感興趣。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