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講座的分享著重在留學準備的策略與資源,更準確地來說,如何有意識的呈現自己的學經歷並搏得招生委員會的青睞,相信類似背景的同學都能從兩位講者的分享中獲取一些啟發。
【講者學經歷】
邱云
- 工大學 神經生物學系 博士班(2022-present)
(Caltech, Neurobiology) -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研究助理(2019-2022)
- 國立陽明大學生科系 (2015-2019)
紀威佑
- 康乃爾醫學院生理與生物物理暨系統生物學博士班(2021 – present)
(Weill Cornell, Physiology, Biophysics & Systems Biology, PBSB) -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postdoctoral fellow (2019-2021)
- 台灣大學醫學系
【申請資料孰輕孰重】
首先,怎麼樣的背景會是美國博班招生委員會看重的?講者認為:研究經歷 >> 推薦信 ≥ 學歷校名 > SoP >> 標準考試,其中推薦信與人脈與經歷有關,CV 和 SoP 則分別代表了申請者的硬實力與軟實力。
普遍而言,研究經歷、推薦信,甚至是學歷校名,若非世界知名學校,都是美國本土的效力遠大於國外。本次的兩位講者也在申請前有過兩年的美國研究經歷。邱云分享了她如何以台灣大學生的身分申請到美國研究助理,並進一步於今年申請上美國生醫博士班;接著分享了申請過程中的資料收集與與排序取捨等經驗。
【留學申請——累積研究經驗】
誠如排序中指出,在學經歷中是否有在美國研究的經驗具舉足輕重的影響,為此,邱云從大學開始就籌備累積在美國的研究經歷,大四寒假時申請過美國 Janelia Farm 的暑期研究機會,但在面試失利後調整方向為申請美國研究助理,也順利在畢業後獲得赴美機會,前往加州 UC Berkeley 擔任研究助理。然而學士畢業後累積研究經驗的安排,其實就有修讀碩士學位、研究助理、post-bac 或赴美自費短期研究等選擇,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背景權衡決策,各種策略的優缺分析如下:
- 台灣碩士班
l 優勢:費用相對便宜,且有機會延續大學的研究成果。
l 弱勢:停留舒適圈的成長侷限,同時研究經歷與推薦信強度在申請上可能效力較弱。
l 適合對象:大學已經有初步研究成果,可以在碩士班期間延續並發表,同時實驗室 PI 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讓其撰寫的推薦信效力增強。
- 美國碩士班
l 優勢:獲取美國學歷文憑,並有望取得美國教授推薦信。
l 弱勢:費用相對高昂,若為美國生醫碩士班修課導向,研究機會可遇不可求。
l 適合對象:經濟許可且錄取研究型碩士班。
- 台灣研究助理
l 優勢:有薪資且可以專注研究成果,不需要操心修課與論文。
l 弱勢:若不幸無實質產出,或無法在發表中列名,可能會沒有學歷又沒有研究結果。
l 適合對象:確認教授願意讓研究助理列名發表,有薪資需求。
- 美國研究助理
l 優勢:有薪資支應在美國生活,且有望取得 PI 推薦信,提早體驗美國文化,並累積美國研究經歷。
l 弱勢:無美籍身分在美國求職容易因簽證問題卡關,同時也有風險遇到不適合的 PI。
l 適合對象:經濟不許可赴美修讀碩士班,但仍有志獲取美國研究經驗及推薦信。
邱云也給了有志申請美國研究助理的同學一些建議。
- 被拒絕或無回音是常態:無美國公民身分或簽證的求職之路相當艱難,申請時需要調整心態先建立這樣的認知,此外簽證程序耗時可能長達半年,因此建議提前至少半年開始申請職缺。
- 以即戰力為說服基調:相較於升學時會提到的研究熱情與志向,研究助理的職缺多是建立於既有需求上,因此建議強調已具備的實驗技能與職缺適任性為主。
好文推薦|台灣大學生申請美國研究助理全攻略/How to Apply for Research Technician in a US Lab(作者:邱云)
文薦|三個幫助我適應美國生活的實用心法 3 Mind Tricks I Use to Adapt to Life in the US(作者:邱云)
【留學申請——選校】
將相關的學經歷整理成申請文件後,接著就是在琳瑯滿目的申請選擇取捨,畢竟每個申請校系動輒百元美金的費用,且每一封推薦信都需要勞煩教授撰寫,是以,如何選校與排序便是一大重點。
- 背景調查
在選校階段可以先將各校排序,並依次搜尋該校歷年錄取者資料,透過了解自己的級別以及該校錄取偏好,量化錄取的機率。以臺裔或臺灣大學生申請美國博士班為例,可參考類似標籤例如:非美裔、非歐美頂尖學校畢、亞洲頂尖大學畢業、有發表文獻或特殊學術競賽等,統整之後就可以以此推知自己送審後是否會符合該校歷年錄取的偏好,以判斷自己的勝算。
- 聯絡教授
當窮盡各種蒐集資訊的方法後,想要更明確知道自己心儀的教授今年是否會收學生、或是該校同時有兩個機會,但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此時寄信去詢問教授不失為一種好策略,講者也跟大家介紹如何有系統地聯絡教授。
l 標題需要抓住教授注意力,讓自己的信能在茫茫郵件海中獲得曝光,因此需要醒目的標題,例如:”Prospective PhD student interested in your lab”。
l 簡短介紹自己背景、國際生身分及研究興趣
l 詢問是否有收學生的規劃
l 面臨同校不同機會的選擇問題,詢問教授建議
【醫學生的研究之路】
威佑學長特別以自身經歷為出發點,詳細分享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激勵我們在面對這些求學的岔路口時,能如何選擇與思考適合自己的方向。求學生涯中,可能會遇到很多不如預期的事件,像是 COVID-19 的出現,這些事或許是對自己的磨練,但也可能是個轉機,學長除了分享心態上的適應與轉換,也提供我們一些可行的方向來思考。
威佑在完成七年醫學系的課程之後,服替代役一年,同時唸書邊申請博班。可惜的是,當時雖拿到三間學校的面試機會,卻都沒有被錄取,因此他不得不重新規劃。當時曾經考慮過要先出國還是留在台灣當研究助理再準備申請。他最後選擇和邱云同樣的思路,先到美國做研究,累積更多研究經驗。他最後前往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擔任 postdoctoral fellow。
不料就在他剛開始做研究幾個月,COVID-19 疫情爆發了。在疫情期間,美眾城市城,學校實驗室也面臨關閉的命運,造成很多原定的實驗無法進行,山不轉路轉,學長轉而分析既有實驗數據,進一步學習 Python、線性代數等實用能力。也因此逐漸將重心從 wet lab 轉移到 dry lab,這可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事後來看,也獲得了不錯的成果。
延伸閱讀|#NEWS 生物感測器條碼──利用多個螢光基團搭配深度學習來快速解構細胞訊息網路(威佑於 JHU 期間進行的研究題目)
在選校策略上,學長覺得選擇有興趣的實驗室應比選想要的學程或學校更重要,平時也可以多建立人脈,以積極的心態,廣投履歷以找到合適的老闆。而在面臨抉擇時,可以先問自己以下這幾個問題以釐清思路和未來方向,也可以多瞭解自己、找人聊天,或是多方嘗試到實驗室實習觀摩。
- 近期的申請目標是什麼?碩班、博班或研究助理?
- 為什麼要念博班?
- 博班申請這件事對自己有哪些推力或拉力?(e.g. 面臨職涯天花板?想去國外體驗生活?)
最後學長鼓勵我們面臨抉擇時不用害怕,沒有什麼是最正確的擇,要想清,依循著自己的想法就好,很多職涯選項或許台灣沒有,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建議可以多探索自己的興趣。
【留學實用資源】
- PTT 留學版
- FB 社團:Taiwanese Biomedical Studyabroad Group (TBSG)
- Stanford Biology PhD Preview Program 或 Project Tyra 免費留學輔導活動
- The Investigator Taiwan 分享文
- 請教學長姊
- 留學代辦
- 付費英文編修服務
【推薦書單】
- 學界生存:A PhD Is Not Enough
- 轉換道:Alternative Careers For Scientists
- 寫作書:On writing well、The elements of style
撰稿 | 周少凱、楊芯霈
審稿 | 黃云宣、陳品萱、邱云、紀威佑
[…] 美國 Caltech & Weill Cornell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