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 微生物學 微生物與免疫學 癌症生物學 科學報導 細胞生物學

十二月小新聞主題:細菌癌症療法

近年來,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和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的興起,帶給病人治療癌症的新希望。然而,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ment, TME)會導致藥物難以進入以及抑制免疫反應,造成目前治療方法難以發揮效用。細菌癌症療法(Bacteria-based cancer therapy)則是以細菌來對付癌細胞,透過細菌可以在缺氧條件下生長繁殖的特性,使其入侵腫瘤,例如:梭菌屬(Clostridium)、李斯特菌屬(Listeria)、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大腸桿菌屬(Escherichia)[1]。細菌入侵腫瘤後,利用細菌分泌的毒素殺害癌細胞,或是引起免疫發炎反應來摧毀癌細胞(圖一)。因此,細菌療法具有潛力成為對抗癌症的新方法。

圖一:細菌癌症療法的機制
圖片來源:https://doi.org/10.1038/s12276-019-0297-0

細菌癌症療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的美國骨科醫師威廉.柯立 (William Coley)嘗試用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細菌毒素來治療癌症患者,但治療效果有限,雖然其成果隨時間而被逐漸淡忘,但也自此開啟了細菌療法的契機 [2]。目前較成功的細菌療法是使用減毒後的分歧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所製程的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 BCG)治療膀胱癌 [3]。

如今隨著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的進步,科學家可以透過改造細菌,使細菌變成「運輸工具」,成為藥物的載體,例如:細胞毒性藥物(cytotoxic agents)、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s)、細胞因子(cytokines)、siRNA等等(圖二),加強標靶治療的效果,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4]。此外,科學家也能夠透過基因工程或合成生物學技術來控制細菌的活性,提高細菌療法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圖二:以基因工程細菌為基礎的癌症療法
圖片來源:https://doi.org/10.1016/j.trecan.2020.11.004

雖然看似瘋狂又有奇效的細菌療法能夠治療癌症,但實際上應用到臨床治療上,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細菌療法的治療功效仍有其侷限性,例如:動物實驗與臨床試驗的結果差異、治療效果、安全性等問題都是我們要克服的難題。

在十二月的小新聞中,我們將分享目前細菌癌症療法的最新發展,請大家多多關注吧!

參考文獻:
1. Duong, M. T., Qin, Y., You, S., & Min, J. (2019). Bacteria-cancer interactions: Bacteria-based cancer therapy.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51(12), 1-15. https://doi.org/10.1038/s12276-019-0297-0
2. Coley W. B. (1936).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one Sarcoma. Glasgow medical journal, 126(3), 128–164.
3. Jiang, S., & Redelman-Sidi, G. (2022). BCG in bladder cancer immunotherapy. Cancers, 14(13), 3073. https://doi.org/10.3390/cancers14133073
4. Liu, Y., Niu, L., Li, N., Wang, Y., Liu, M., Su, X., … Shen, S. (2023). Bacterial‐mediated tumor therapy: Old treatment in a new context. Advanced Science, 10(18).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5641

撰文|林書岑
審稿|蕭皓文

About the author

林書岑

林書岑

現在正在台大生化科學所就讀碩士班,曾是2016年交大 iGEM 成員。目前研究領域為天然物生合成。希望藉由 investigator ,認識不同領域的人,拓展各種領域的知識。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