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and Glaser 曾說「生物物理(Biophysics)是研究所有生命現象中潛藏的規則與原理,這些規則與原理就是物理。」其包含內容廣泛,舉凡利用物理方法探究生物現象,來自生物的靈感推及智慧裝置、材料設計等皆屬之。過往,我們習慣利用分子的存在與否、量的多寡去推究生命的現象。然而近年來,透過物理的視角,我們可以藉由「能量」與「空間變換」參數的加入,讓生物藍圖更加地完整。從一個分子到細胞,細胞到系統,不管是單一分子還是系統性的分析,本月依序帶著讀者在不同層面,瞭解生物物理的應用。在分子層面,透過空間上約束 DNA 分子超螺旋的結構,可以幫助探討噬菌體抑制蛋白濃度與 DNA 結構的變化。在細胞層面,可以透過活細胞的定量成像技術,檢視細胞的質量與密度差異,推廣至發育的檢測與藥物的篩選。在系統層面,可以透過離子通道工程,去發掘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其結構、相關蛋白質分佈與致病的機轉探討。
目前,在腸道共生菌、神經科學等領域,也可以看到生物物理學的著墨。除了細胞,更小的細菌也可以透過計算如 Sus 蛋白質在細菌外膜上的動態分佈,與其相關蛋白質如何組成複合體,去觀察腸內菌的代謝機制。在神經科學的研究,超高解析顯微法的突破,可以強大地視覺化突處觸中囊泡運輸相關蛋白的分佈及含量,甚至透過光學與電擊,深究突觸的可塑性,進而操控記憶。
當物質與能量,進入了量子領域,跳脫常規理解的量子理論,對光合作用的光受體,與鳥類的磁場感應有極大的貢獻。另一方面,科學家漸漸發現,自然界生命的規律,不再只是現象的觀察,它可以更有價值。學習這些生命體操控的精細物理特性,使我們能夠創造成電子突觸,模擬出條件制約時神經迴路的反應。抑或是模擬蜘蛛琴形器,透過薄鉑層導電度的不同,推算力變及震動的感應器……等。
跨時代的創舉,往往是兩者原本異質領域的火花。當兩者愈來愈分不開,我們就愈能接近真理。
撰稿|呂理峰
修訂|林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