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海外留學與實習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魯翔之學長專訪

luhc這個主題是去年 12 月於台大的座談會記錄。魯翔之學長與大家分享在美國留學的心得與準備過程,相信眾位有志出國的夥伴們都獲益良多;我們也將學長提供的實用資訊刊登分享給沒能參加座談會的夥伴們。祝大家學習與研究一切順利!

簡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
美國貝勒醫學院發育生物學博士候選人

申請前的準備


捫心自問

在投入冗長且繁瑣的申請過程之前,強烈建議大家一定要好好問問自己為何要出國。每個人有自己適合的生涯規劃,千萬不要看到別人出國,就盲目地認定自己也要跟著這麼做;有很多事情與目標,其實留在國內就可以完成。試著問問自己:為何我需要/想要這樣一個PhD?我的目標是什麼?出國真的是我想要的嗎?要達成這個目標,是不是有其他替代方案?在做出足以影響自己一生的決定之前,請務必再三思量這些問題。
下苦心準備
仔細審視過這些問題之後,也必須對於申請這件事情有所準備,不論是心理上的準備,或是實力與各項資料文件的充實,並且需要做好完整的計畫。在這裡必須要提醒大家的是,申請國外研究所的過程絕對是場漫長而單調乏味的戰役,所有想要投入的人們都必須要有這樣的認知與心理準備;不過,也不全然都是負面的情形。申請的過程,也是絕佳的自我成長機會。在這段時間的奮鬥中,你將會更加了解自己,並且在抗壓能力上有大幅的提升;同時,對於應用外文的寫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統整的技巧都會有長足的進展。
接著,大家應該開始規劃自己的道路了。首先,必須要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PhD program,並且要能夠完全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在時間的規劃上,建議大家先訂好最後必須要獲得成果的時間,然後再往回推算自己應該在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樣的工作;這樣規劃下來,通常大家很快都會發現自己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然後,請大家一定要避免拖拖拉拉的壞習慣。
做好心理建設之後,該談到學業上的資料準備。大家應該非常想要知道,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成績或相關文件證明,才能讓自己在眾多候選學生中脫穎而出。這些資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有明確的數字作為標準,如大家的在校成績(GPA)、托福、GRE、sGRE、甚至是論文發表的經歷等等;另一類則比較難用分數評斷一個人的程度高低,例如累積的研究經驗、技巧、邏輯思考能力、甚至是英文聽力或口說能力。以分數作為標準的項目向來是一翻兩瞪眼,高便是高,低便是低。但若大家曾留意留學版上相關的討論,就會知道並沒有一個普世皆然的準則關於哪些項目比較重要、哪些比較不重要。學長在座談會中很明確地說了,像這樣的項目,能夠拿到愈高的分數當然是愈有幫助,但也沒有人能保證會有多大的助益;只是,為了避免自己連基本的門檻都過不去,還是建議大家盡力拿到比較好看的分數。除了汲汲於各項考試的表現,很多不容易以分數衡量的能力反倒常常被大家所忽視。即便沒有論文發表的成績,長期累積的研究經驗、技巧,以及平常關心科學問題所培養的邏輯思考能力,都能在無形中為自己的評價加上不少分數。而英文聽力或口說能力,作為在國外生活與求學不可或缺的技能,自然也是不能忽略的項目。
身為醫學生,與其他領域的學生的處境相當不一樣。我們面對更龐大的課業壓力與臨床見實習的工作要求,相對地,接觸實驗室工作的時間與機會就相當有限;也因此,時常很難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歡待在實驗室裡的生活,或是對於想投入的領域較為生疏。對此,建議除了可以利用漫長的大學生涯,進入一間實驗室進行長期的學習之外,也可以在畢業後到實驗室裡當個一年的technician;也有其他人選擇在畢業後先攻讀該領域的碩士學位,當然,這是會花費比較多時間的做法。
我該申請哪裡?
談過一些申請前準備的事項,該談談關鍵性的問題——如何決定申請哪裡。這個問題包括要去哪個國家?哪間學校?哪個program?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建議大家盡早開始注意自己有興趣的program,以求更加透徹地了解這個program 的內容。另外,千萬別只注意program 的名稱,許多看似引人入勝的program 是名不副實的。還有,也必須注意faculty的研究內容、課程、以及資金來源;請著重在他們所探討的問題,而非他們使用了什麼樣的技術。當然,請務必確定他們會收國外學生,並且盡可能打聽關於他們的內線消息,無論是尋找網路評論或是其他有經驗的學長姐。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一般學生申請國外研究所時常犯的錯誤:
1. 只專注在名聲顯赫的選擇
請注意,千里盛名並不代表他們有好的訓練;並非所有這樣的program 都是以學生或教學為導向的。比較好的策略是,試著區分自己所想申請的是夢寐以求學校(dream school)/適合自己的好學校(good school)/很有把握申請上的安全學校(safe school),並且謹記你是誰比起你念哪一所學校來得重要許多。
2. 選擇競爭過於激烈的program(例如Neuroscience)
不論是因為經費的因素、抑或是已經有太多本土的高材生競爭者可讓它慢慢挑選,有些program 就是不肯收國外的學生。此時比較好的策略是:可以考慮申請共同聘請那位自己所感興趣的教授的program。一位教授受到多個program 的共同聘請是常有的事情。
3. 申請自己從來沒有相關背景的領域(例如醫學生申請系統生物學)
若同時有來自該領域的多名競爭者,評審委員可能根本就懶得看非相關領域申請者的文件。此時比較好的策略是:先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且可以考慮選擇所謂的umbrella program(亦即內容涵蓋廣泛的program)。
4. 選擇某一學校或program 只因為對其中一位教授感興趣
請記住,教授們是會流動的,也有可能缺乏經費而不收新的學生,甚至可能在畢業之前就退休。此時比較好的策略是:選擇申請至少有三位以上教授是自己感興趣的program。
5. 選擇某一program 因為該校其他program 相當不錯
即便是在同一所學校裡,不同的program 的品質與競爭力仍有相當大的落差。此時比較好的策略是:請將各個program單獨看待。

申請當中

一旦進入申請的過程,請一定要隨時注意各項細節的進行情況。以下針對個別文件的準備分開討論:
推薦函
關於推薦函,請謹記不要最後關頭才開始準備。請及早開始詢問願意幫忙寫推薦函的人選,並且讓他們知道你預備申請的學校。這些人必須是真正了解你的,如此才能寫出真正具有說服力的推薦函,而非徒具形式。另外,請記得提供自己的CV 給幫忙撰寫推薦函的老師以作為他們撰寫的參考。最後,在期限將屆之前請記得禮貌地寄些提醒的信件給忙碌的老師們。很多學校的申請系統,可以自動幫你發提醒信給老師,省掉自己寫信給老師的麻煩,可以多多利用。
SOP
撰寫這樣的文件向來就是令人頭疼的事情。學長提供了不少資源給大家作為參考,謹列出如下:
1. The Elements of Style(一本關於英文寫作的小書)
2. The BBI Combinatory Dictionary of English
3. Graduate Admissions Essays
4. Beyond the Beakers(一本由貝勒醫學院的Dr. Slaughter 所撰寫的書籍,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下載點(http://www.bcm.edu/gs/BeyondTheBeakers/Beyond%20The%20Beakers.pdf)。學長建議一定要唸過這本書的第14 到16 章。這場座談中談到的許多內容也來自這本書與Dr. Slaughter 所辦的工作坊。)
關於SOP 的寫作,建議一定要依每個學校各自撰寫。可以在其中提到自己感興趣的教授、課程等等更精確的訊息,並且解釋為何自己適合這個program。當然,抄襲絕對是禁忌!內容的部分,可以包含自己為何想攻讀研究所,從動機、目標、到一些影響自己的轉捩點都可以寫在其中;也可以提到自己在之前已經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是否參與過一些相關或足以提升自己評價的活動;另外,關於一些特殊情形,例如某些成績不太理想的科目,也要設法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整份文件的重點,是在如何呈現並讓評審委員了解你的能力。
其他撰寫的細節,諸如適當小心地選擇形容詞、避免太複雜冗長的句構或字詞,也請特別注意文法。建議不妨在送件之前先請一位native speaker 先看過並訂正其中的錯誤,這樣會好上許多。也建議請其他人以批判的眼光閱讀這份文章。這份文件會經歷一審再審、一改再改的過程,但也別太執著其中了。
Research Description
撰寫research description 必須簡要,目的是要表現出你完全了解這個計畫的大架構與藍圖,接下來才是較細節的部分。內容需要涵蓋之前你曾做過什麼(請注意用詞,如果是你自己做的實驗可以用用”I”而非”we”當主詞;並且請小心寫入適當的細節)、從這當中學到了些什麼、使用了哪些技術等等。即便最後的研究結果是否定的,依然必須著重在寫出正面的想法。另外,這項研究是否發表在期刊或於研討會上以海報呈現,都可以提到。在撰寫當中,必須注意不要有空泛無意義的字句或敘述,也不要對自己的研究計畫提出負面評價,但也不能太過自我膨脹或過度解讀。完成之後,記得請其他人閱讀並提出意見。他們看得懂嗎?他們能不能從這份文件當中感受到你對於研究的熱情與振奮?
Interview
這無庸置疑是整個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可以說前面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得到面試的機會。不論是否可能,建議爭取到當地去面試的機會。畢竟這場選擇是雙向的:學校選擇學生、學生也選擇學校。當然,到了當地,千萬小心不要生病了。
在面試之前必須先做好一些準備。大部分的教授們在面試中都是希望能夠盡量多了解學生,而非批判學生;針對一些常見的面試問題可以多加練習;另外,保持自信。關於自己的研究,可以準備10 到15 張的投影片(印出來的紙本)來幫助自己解說,上面不要有太多的文字,而且必須反覆練習到自己完全記住每張投影片的內容才行。然後,記得攜帶個人常用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每一回面試,學校或許會為參加的學生們舉辦一些社交活動。建議這些活動盡量全部參加。在活動中,與其他學生或申請者互動,聊聊他們的工作、學校,試著了解其他申請者的背景與這所學校的氛圍。也請記得,面試結束後會有給你的回饋。在這些活動當中,避免發表不必要的評論與不必要的行為,特別是在溝通不足、自己缺乏了解的情況下,也不要顯得過度自負;在這個場合,也不要對其他人或學校提出負面評價,更不要觸及種族或性別議題;當然,這也不是談論政治的地方。
在面試當中,有些通則可以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1. 請用心聆聽並且在聽完問題之前不要回答
2. 如果對於問題不甚清楚,可以重述或詢問面試老師
3. 請特別注意非語言的溝通方式
4. 絕對不要虛張聲勢。老師們都已身經百戰,一眼就可看穿不誠實的傢伙。
5. 適當地表示”I don’t know.”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隨後可以試著說出一些自己的意見。
6. 很多老師會問學生有沒有問題想問他們。請準備一些關於學校或program 的問題。
7. 面對困難的問題請不要驚慌,很多時候老師只是想看看學生如何應對這樣的情境。
通常面試的進行方式如下:
1. 自我介紹。此時老師可能會問一些關於你的問題
2. 談談自己的研究
3. 談談他們的研究
4. 讓你問問題的時間
理想的自我介紹大約1 分鐘長度,請針對自己的背景資料準備可能被問到的問題。關於自己的研究方面,在拿出準備好的投影片時,請先詢問主考官是否允許;如果不被允許,也必須要有準備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能侃侃而談。在談論自己的研究時,請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熱忱,並且要能夠談到自己這項研究的未來展望。當談論到他們的研究工作時,請保持興趣並仔細聆聽,並在適當的時機問問題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當然,切記要表現得專業而有禮,任何話語都必須經過頭腦思考,也不要只是簡單地說句”It’s interesting.”
Phone Interview
雖然基本原則相同,但phone interview相對來說會更難與老師溝通。除了必須用英文交談之外,也無法利用投影片等工具來幫助表達。因此,在面試之前,可以試著設想自己是個面試官,來猜測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並且提前練習、準備;試著不要以背誦的方式回答問題。
在面試當中,建議可以穿著正式服裝,可以讓自己感覺更正式些;同時,將所有可能會用到的資料、圖表、紙筆等等物件都放在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對於老師的問題,不要只是回答”Yes.”或”No.”;在電話訪談中,也要試著引導主考官問出自己已經有所準備的問題;最後,在面試結束前,記得詢問老師面試的結果何時會公布。
在面試結束之後,記得寫封感謝函給所有曾經給予協助的人們,包括秘書、系主任、面試的老師等等,不過,倒是不需要期待會有回信。非常希望自己能夠被錄取的人,可以在面試之後與該校系的主任聯絡;不過,切記不要對多個校系使用這樣的方式。

結語

申請的過程看似漫長,但這也是個省視自己的好機會,希望大家在這個過程中能更了解自己的長處,也更了解自己的研究興趣和方向,走上一條自己喜歡的路!也期許大家擇己所愛,愛己所擇,無論走上哪一條路都能保持樂觀和熱情。

撰文|陳玠甫(台灣大學)
審校|魯翔之

From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No.10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