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 科學報導

微生物月底文

月底的尾聲將近,在這個月裡針對微生物領域的相關報導,有幾個重大觀念的進展:細菌在惡劣環境中轉換成的堅忍細菌(Persisters)狀態,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科學家在沙門氏菌身上發現到其轉化成persisters的關鍵與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巨噬細胞內的環境相關,而利用ADEPS這類藥物來活化ClpP蛋白脢後,可以殺死生長中的堅忍細菌(Persisters)。

在病毒感染上,則發現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宿主細胞內運輸其蛋白質的相關基因TSG101,而宿主細胞藉由抑制TSG101基因來對抗病毒的感染。在原蟲相關的研究則發現瘧原蟲在瘧蚊體內由無性生殖轉為有性生殖的機制,因瘧疾由蚊子傳播到人體的關鍵即為有性生殖後產生的配子體。

另外人體內微生物體學門的興起則是近年來的風潮,自從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投入一億五千萬美元的人類微生物組計畫(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後,相關的研究進展飛速,由其是關於腸道內微生物菌叢的相關研究跟人類的疾病息息相關,也發現宿主體內環境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對於感染疾病之影響,本月介紹到可以利用直腸黏膜採樣此侵入性較小的方式來診斷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更有趣的是腸內細菌的細胞壁上之脂多糖可以幫助腸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其他人體的部位也有相關菌叢的研究,如鼻腔內不同位置其微生物菌叢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相關性,除了體內菌叢與感染疾病的關係,微生物體也會藉由改變宿主體內的微環境來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如A型鏈球菌藉由分泌毒素來使宿主細胞分泌更多Asparagine,來幫助其生長,另外,淋病雙球菌在精液接觸下增強其的移動力和感染能力,解釋了其為何需藉由性行為傳播,最後由合成生物學領域發展的技術將噬菌體改造成新一代的診斷技術,有別於傳統細菌培養的耗時,能更快辨識出不明菌叢。

最後,藝術家Joana Ricou 應Nature雜誌邀請所創作的插圖主題"Our Self-Portrait",插畫想表達過去我們將人體做為單一生物體的看法,已經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則是我們的身體是個由許許多多生物聚集的空間,而我們的健康與否,則和這群「房客們」息息相關,僅以這個藝術插圖為這個月迷人又精彩的微生物領域進展做個句點,相信未來微生物基因體學的相關研究會更顯重要性,希望這個月關注我們的讀者能享受到ㄧ則則小新聞所帶來的知識洗禮,請繼續關注我們下一個月的主題:表觀遺傳學,肯定又會是一場有趣的科學冒險。

Picture Copyright from Joana Ricou

修訂|譚承恩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