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海外留學與實習 青年學者

陳彥善學長專訪|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聯合分校

現職
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聯合分校博士後研究員 (postdoc fellow,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Thermalin Diabetes, co 公司科技顧問

學歷
凱斯西儲大學生化博士
台灣大學化學系

陳彥善學長畢業台灣大學化學系,當完兵後到凱斯西儲大學攻讀生化博士。博士班畢業後留在所上當博士後,並同時擔任 Thermalin Diabetes, co 公司科技顧問,將在今年轉任印第安納大學與普渡大學聯合分校。這個月,我們很榮幸訪問到彥善學長,跟我們一起分享個人的學思歷程以及同時在藥物研發公司擔任顧問的特殊經驗,希望給讀者一些啟發。

Q: 學長從小就對生命科學有著極大的熱忱,能不能談談選擇化學系的初衷?
A: 高中的時候,剛好國科會,就是現在的科技部有舉辦大專資優生計劃,本來生命科學是中研院主導,不過我那年沒開放名額,再者,我認為生命運作的核心源頭往往就在非常基本的小分子間的化學反應,所以我就選擇化學。後來大學也順利進了化學系。為了能系統性的學習與奠定基礎,也為了補足生物背景知識,我去國科會申請了大專生的研究計畫,是跟蛇毒蛋白有關,主要是純化分析蛇毒的藥理活性並解結構,當初因為知識背景不足的關係,做得相當辛苦呢!

Q: 當初決定出國留學時,有考慮過歐洲嗎? 是甚麼原因讓學長你決定去美國呢?
A: 我的確有考慮過歐洲而且也有申請到,不過,申請過程我發現歐洲對於國際學生雖然很友善,尤其像德國、法國,他們願意灌注在教育上的資金並不少,但反過來想,歐洲國家之所以可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有所謂的戰後和平紅利,也就是說在北約的這個大架構底下,他們能獲得美國 提供保護傘,所以他們就不需要把太多資金挹注在國防上;一直以來這些北約國家的國防經費從來沒達到 GDP 的 2-3%,這當中的隱憂在於我認為這樣的和平紅利沒辦法持久,再者,歐洲雖然整合成一個歐盟,但國家跟國家之間畢竟仍有隔閡,遠不如美國州跟州之間,雖也多少有所不同,但畢竟還是一個國家,就法律層面而言,不論做的是基礎研究工作或是應用在工商業上還是方便一點,所以我對我自己的藍圖規畫,選擇了認為較有優勢的美國。

Q: 請問學長,當初到美國,覺得最大的衝擊是甚麼?
A: 衝擊很多,首先就是課業問題,我剛到美國時候,課業成績相當差,主要是我受限於過去的思維,太執著於給出課本上有的內容做為回答問題的基準,導致我的推導過程非常受限,後來受到許多位各領域的老師的指導幫助開竅了很多,大抵來講,我感受到這裡的訓練方式比較重視個人的想法跟思考過程,有時候就算不符合已知的最合理解,但若你的推導過程已經能在有限的資訊中提出最合理的說法,一樣能獲得認同,畢竟許多學科,包含生命科學在內,今天的標準答案,十年後很可能被推翻,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改變我的想法與讀書方式,像是廣泛閱讀後再歸納出自己的想法,再多跟別人討論等等,這樣作學問的態度,對之後的論文研究或訓練新生方面都是相當實用的。

Q: 想請學長分享一下選實驗室的經驗及如何決定博士班研究主題
A: 一般學校都會要先做 Rotation 之後再選擇實驗室, 也就是先花個一段時間去某些實驗室實習,了解情況再做最後的選擇,這是個要求也是學生重要的權利。不過我的情形比較特殊,我選定我一開始的實驗室之後,我的老闆卻因為經費問題要搬走,我只好重新開始找,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的選擇不多,而剛好我後來的老闆實驗室有開缺,我就進去了,我老闆手上有很多計劃,經費最穩定產出也最高的就是胰島素與糖尿病相關的研究,不過他的興趣非常廣泛所以也有一些非這方面的研究主題 ,其中很有趣的就是性別決定相關的主題。讓我決定以性別決定的相關研究題材做為我博士班論文的主要因素是,我覺得如果今天以幾乎要商業化經營的胰島素專案為博士論文,我可能只會變成裡面的一個小元件,雖然可以很快的在許多大論文中佔有一席之地,風險相對很低,但很可能沒辦法受完整博士班學生該有的訓練,因為必須以產出還有跟其他人的合作優先;而性別決定這塊,我仔細看了一下過去這實驗室的發表,發現其實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挖掘跟了解,所以我相信以這方面研究做為博班題材可以獲利最大化,因為我可以學到一個完整的系統,從分生、細生、結構生物學乃至於動物模式研究等等我都可以用的到,再者,我也認為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社會性別議題,是很有趣的事情!

Q: 學長認為,在漫長實驗生涯裡,我們該如何去尋求合作,獲得所需資源呢?
A: 尋求資源跟支持很辛苦,必須要把觸角伸得很廣,而且有四個字很重要,就是尋求溝通,首先我們要想辦法說服老闆目的是甚麼,為什麼需要這些技術,為什麼老闆值得把資源挹注在這上面,以及預期能回答什麼重大的問題等等,接下來你就必須去聯繫合作對象,在這橫向連結過程中,學習去說服自己老闆以外的人,並且接受批評與拒絕還能保持不斷嘗試的自信與動力,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如果連知道你的題材的老闆或是相關夥伴都沒辦法被你的想法說服,那申請計劃時如何使別人相信你進而願意給你經費呢? 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練習的前哨戰。

Q: 學長畢業後轉作胰島素研究,在公司也擔任顧問的職位,請問學長是如何與業界結緣?
A: 我的博士班研究雖然著重於性別決定因子以及相關的演化還有社會題材,但並沒有只專注於此,透過實驗室其他團隊成員認識了許多研究成果卓著的實驗室與業界公司,包含聖諾非,諾華以及禮來等等。之後透過在克里夫蘭當地的相關新創公司進入了這個領域。花了不少時間收集資訊並構思幾套對方可能有興趣的創新題材,然後想辦法厚臉皮的說服對方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為了增加我在這方面研究的力道,我申請到胰島素相關的 JDRF 計劃,有了自己的計劃來支持研究,自由度就很大,因此,一方面提供我的技術給外面公司,並擔任他們的技術顧問,但自己的研究又不會受限於藥廠,因此,我能夠了解業界的生態,又不失在學界的自由度,我自己是滿意這樣的狀態的。

Q: 學長認為業界跟學界的不同是甚麼?
A: 有個迷思我還蠻常在身邊聽到的,就是認為擁有博士學位在業界會比較好找工作,但我理解的事實其實有些出入,反而是大學部相關或碩士畢業,掌握了對某種技術相當純熟的人才比較有利,真的很前鋒太過創新的東西並不是藥廠想要的,它們在乎的是能不能穩定的提供它們可以拿去賣錢的東西,博士在藥廠的角色比較像是統整資源或是找出一個方法讓大家有更好的平台工作,勢必是得往類似產品經理或是團隊領導者(project manager) 的位置上爬。

越來越多的中大型藥廠連整套完整的研發團隊都不見得有,可能只保留最低限度的資深研究員來驗證流程與效果,或是提供建議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創新的東西全部交由中小型公司去承擔風險,而自己本身則成為一個控股機構來控制開發方向,而這些中小型公司拿了大公司的錢,就必須盡可能的達成大公司的要求才能談條件,以取得更多資源,所以,擁有博士身分的研究者,往往被要求要在這種中小型機構能帶領一個團隊完成某項目標,才有本錢一步步往高層爬並且引領另一個團隊。在業界做的話,差不多三年一個循環,除非你能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要角,才能繼續留存,這概念我想不只在生科,在航太、機械等等這些升遷脈絡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我認為,若計算其不穩定性及風險性,把時間攤長來看,業界的報酬並不一定比學界高。

Q: 以台灣的環境而言,如何在業界取得優勢?
A: 以台灣而言,我覺得台灣生技沒有明確方向,以我跟中大型公司的接觸經驗,公司目標需要明確而且非常果斷,尤其他們對於「可以快速取得可驗證的 phenotype」很重視,以賽諾菲為例,即使花了十年經營的,一旦覺得狀況不行,要收掉也是彈指之間的事情,另外就是不要認為台灣出品只能提供技術人才做下游代工,我認為應該要尋求能夠利用己身之長主導方向,舉例而言,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癌症相關研究並不若哈佛之類東西兩岸的大學突出,若想要突破重圍,就必須找一個大家都想要,phenotype明確,資源投資後觀察結果方便的題材,例如糖尿病或性別相關疾病,不僅競爭者少,又可以明顯觀察到結果,這就是在資源較劣勢的狀態下可以快速成長的一種方式,而台灣有特色的地方像是草藥醫學,還有多元人種以及完整的健保資料庫可作為某些資料特化上的研究等等,會是很好的平台,這是我覺得需要思考的部分。

Q: 給學弟妹的話
A: 就兩方面來講,在準備留學申請方面,我認為與其跟中國印度拼英文成績,不如突出自己人格特質,例如去參加國際研討會的時候,拿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不同老闆展現自己的作品,展現積極態度等等。

在研究課題上,閱讀論文是基本功課,閱讀技巧相當重要,例如像我的母語不是英文,專業也不及大多數人多,我閱讀論文時就是有目的性的閱讀,例如先看 Introduction 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知道他們的目的,然後看他們用甚麼樣的方法得到甚麼概念,以此為主軸,不要被標題所誤導, 先看摘要問的問題是甚麼,再看 DATA 有甚麼邏輯性脈絡,寫文章時候也是這樣的概念。想清楚目的是甚麼,手段有哪些,可取得的資源有甚麼跟為什麼要這麼做,這不僅是用在看別人的文章,規劃自己的研究方向與提供論述都可以用到。

最後,學長告訴我們,不論在哪個領域,建立人脈都是非常重要的,太過專一在自己的課業或研究上很容易在研究與人際網路上陷入劣勢,如何在重要場合抓住關注是我們這個位階的人相當重要的一環。

 

採訪│ 劉馨香 黃芝琳 陳毓茹 高唯真 黃翊豪 邱亮源
撰稿│ 劉馨香 陳帝亢 陳毓茹 高唯真
編輯│ 葉意茹 邱亮源 陳彥善

About the author

劉馨香

劉馨香

自陽明大學生科系畢業以來,持續在科學傳播的偉大航道探索。希望在Investigator平台介紹科學新知、協助傳承前輩經驗、報導科學界的新動態。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陳毓茹

想在生醫領域認真耕耘的小藥師,讓台灣生醫界可以越來越有更多的新元素交流,夢想就是可以和不同人一起完成許多的計畫和事情,有成就感又開心!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高唯真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所。目前努力適應日本生活以及學習日文,主要專攻癌症方面基因和蛋白質的表達。對於細胞生物方面充滿的熱情及好奇,希望藉由Investigator 能與各不同領域的朋友一起學習交流。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Sebastian Chen

慈濟大學醫學系,因為選修微免所免疫治療課程以及參與花蓮慈濟醫院內科研究團隊而開啟對學術寫作的興趣,也曾應邀投稿TINY NOTES臨床筆記,期許自己能夠參與更多科普推廣,以及學習從更多元的角度看待醫學。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