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偏誤 (optimism bias) 可能會造成許多危險,這樣過度的樂觀常使人們無法對事情客觀地做衡量及計畫。投資者可能因為過度樂觀造成大量的資本;消防隊員可能因為過度樂觀誤判火勢而不幸喪命;病人可能會對某種未證實的療法過度樂觀,而延誤了自己的病情治療。儘管過度樂觀會產生許多風險,適當的樂觀卻是維持心理健康及持續達成目標所必需的,因此解開樂觀背後的神經科學機制,可以幫助人們更加處理運用這種心理狀態。
為了讓人們對樂觀有更正確的認知,來自紐約大學的 Tali Sharot 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想要了解健康的人腦如何利用神經迴路對於未來的事情產生期待。研究者首先藉由螢幕上不同的關鍵字(例如「分手」、「得獎」),讓受試者去回想過去、或是想像未來的相關經驗,並表達出對這些回憶或想像的感受。根據調查的結果,研究者發現受試者會有很強烈的樂觀偏誤,相對於過去正向經驗,受試者對於想像未來的經驗有更加美好的感受,並且認為這些經驗將會更早到來;而相反的,受試者較難想像未來的危機或失敗,並且往往認為這些不好的經驗不容易發生在他們身上。研究者也進一步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觀察受試者在想像這些經驗所使用的神經迴路,發現腦的兩個區域,喙前扣帶迴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rACC) 和右半部杏仁核,只有在未來正向經驗的想像中會強烈活化,而在想像未來的負向經驗、或是過去的所有經驗訊號都沒有那麼顯著。喙前扣帶迴負責調控情緒、情感,而杏仁核進一步將這些情感與更高階的大腦功能如回憶做整合,這樣的結果顯示出對於涉及情緒的未來經驗,因為有許多開放性的解讀,我們傾向在這些回憶中彩繪更多情緒,進一步使這些情緒變得更加正面。這些研究成果也能對於憂鬱症提供更深入的了解,由於喙前扣帶迴及杏仁核能對未來的事件,提供生動的想像及情感連結,憂鬱患者可能在這些腦部區域產生一些錯誤,而無法描繪出對於未來事件的美好畫面。
樂觀是人們與生俱有的一種錯覺,但卻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了解樂觀偏誤不代表我們就要失去這項能力,透過科學研究,能對於樂觀背後的神經迴路機制有更加深入了解,讓我們可以注意不切實際的樂觀,但同時保有對未來的希望,持續給予自己動力。
參考文獻:
- Sharot T, Riccardi AM, Raio CM, Phelps EA. Neural mechanisms mediating optimism bias. Nature. 2007 Nov 1;450(7166):102-5. http://doi: 10.1038/nature06280
撰文│ 蔡京庭
審稿│ 呂昆霖
[…] 【了解樂觀讓自己變得更好— 樂觀偏誤的神經科學機制】https://investigator.tw/6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