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於今年初在台大醫學院舉辦的亞太醫學生論壇(Asian-Pacific Medical Students Symposium, APMSS)邀請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的吳子丑教授(Dr. Tzyy-Choou Wu)發表一場 keynote lecture。吳教授在美國華人生醫研究領域頗負盛名,致力於有關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之免疫機制及疫苗開發的轉譯醫學研究。
吳教授憶當年醫學生生涯,曾對於腫瘤外科醫師有所憧憬,且當時臺灣社會常見子宮頸癌(cervical carcinoma)。迄今,全球每年仍有約五十萬子宮頸癌病例,且高居女性死因第二位。尤其在沒有篩檢預防措施的國家,情形不見好轉。大學畢業時面臨進入住院醫師訓練與出國深造的抉擇,最終決定先在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攻讀碩士,並利用這一年在不怎麼浪漫的巴爾的摩度蜜月。在攻讀碩士期間從一位教授口中得知 HPV 與子宮頸癌關連性的新發現,吳教授對此產生興趣,於是進一步投資約四年半的時間投身 HPV 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完成 Ph. D 學位後,吳教授覺 得自己的手勢已無法勝任外科醫師,遂進入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 的住院醫師病理科訓練,並與病理學家 Robert Kurman 合作。
當 HPV 與癌症關係被提出時,引起許多科學家開始鑽研其分子機制,吳教授雖然具有相符的 Ph. D 訓練背景,卻認為這樣的研究方向在當時很難有所突破,對於自己追求的生涯一度感到迷惘。受到一場有關癌症治療演講的啟發,吳教授對於癌症疫苗的研究前景看好。舉例來說,癌細胞轉移(metastasis)使臨床治療變得棘手,透過影響免疫系統將能對付這個困境。該研究團隊試圖尋找具有保護作用的細胞激素(cytokine), 並透過基因轉殖策略達到免疫之功效。吳教授把握與講者對話互動的機會,令他感到好奇的是,何種腫瘤抗原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的活化,如產生抗體?
HPV-L1 殼蛋白(capsid)形成的類病毒顆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是其一 解。目前已上市之癌症疫苗藥物價格仍維持高位,次世代的癌症疫苗旨在包含更多種類 的 HPV 以提供廣效的保護作用。另一種稱為 L2 胜肽(peptide)具有較恆定的 N 端序列, 具有這般潛力。E6、E7 則是可干擾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功能的腫瘤抗原,吳教授的研究團隊正參與臨床試驗,透過老鼠模型,以不同策略如基因載體、蛋 白質、病毒等建立癌症疫苗系統。其中,由於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考量,DNA 疫苗是個吸引人的方式。T 細胞(T cell)是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細胞重要的動器(effector),因此針對活化 T 細胞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施打疫苗的想法是合理的,利用基因槍(gene gun)、電穿孔(electroporation)等技術可有效的將 DNA 疫苗注入皮下的 Langerhans cell。然而,DNA 疫苗的限制在於其效力(potency),因此發展出不同利用胞內傳訊的策 略。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吳教授分子生物學及病理學的訓練背景展現其價值。
演說的最後,吳教授強調轉譯醫學研究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基礎到臨床需要不同領域人才的參與。
撰文 | 吳奕儒(臺灣大學)
校對 | 李彥德(臺灣大學)
Photo | Wu Lab
From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No.21
[…] 吳子丑院士目前擔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外科病理部婦科病理學執行長及教授,其專長是研究分子病毒學、分子病理學以及治療型子宮頸癌疫苗。吳院士致力於發展子宮頸癌疫苗,在婦癌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並榮獲 2016 年第 31 屆中研院院士。【Investigator 專訪吳子丑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