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大師專訪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蕭俐俐醫師專訪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pmss-hsiao1989年,蕭俐俐醫師於費城湯姆士傑佛遜大學病理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1995年於傑佛遜醫學院拿到醫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哈佛大學與布萊根婦女醫院。和藹親切且風趣的蕭醫師很喜歡學生。每年,她會到世界各地分享她對醫學議題與醫學以外關於人生、未來、社會的看法。她也享受跟人互動,這是讓 她想當醫師的原因,所以對於有興趣跟她交談的任何人,學生、同事、民眾,她永遠是歡迎的。今年她的演講主題是:「腎臟疾病篩選與意識計畫:一個關於人性、領導與創造的典範 (Kidney Disease Screening and Awareness Program (KDSAP): A model for Humanity, Leadership and Creativity)」。


演講一開始,蕭醫師簡單介紹她在哈佛醫學院的工作外,還分享一幅她最喜歡的油畫──Sir Samuel Luke Fildes 所作的「The Doctor(見下圖)」,並藉畫中照顧病人 的醫生分享自己的行醫哲學,勉勵學生將醫學當作志業服務大眾。圖中,親自到病患家看病,而不是在醫院等病人上門;醫師陪著病人家屬,徹夜照顧病人。除了工作,蕭醫師的興趣之一是攝影,演講中不忘展示她的攝影作品,她的生活中不乏廣泛的休閒活動和與學生之間的趣事。
接下來,蕭醫師首先強調慢性腎臟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在全球的廣泛分佈與高盛行率與其逐年上升的趨勢。觀眾驚訝的發現,台灣在 2009 年之前曾是 CKD 盛行率最高的地區,直到相繼被墨西哥、美國超越為止;而在台灣的 CKD 患者中,只有約 3.54%的病人知道自己罹病,可見病人意識(Patient Awareness)的嚴重不足。在美國,CKD 在美洲原住民族群中的發生率遠高於白人、黑人及西班牙裔族群, 是健康狀況最弱勢的族群;有趣的是,蕭醫師之前訪問日月潭部落時,發現臺灣原住民跟美洲原住民一樣處於此相同處境。
然後,蕭醫師將焦點轉至「尿白蛋白過多」與「尿蛋白過多」。此兩指標是很強的死亡率預測因子及 CKD 病情惡化的預測因子,而檢測成本卻非常便宜,因此蕭醫師認為政府應該全面對尿液蛋白含量進行篩檢。而日本是目前尿液篩檢做得最好的國家,提早發現並治療的結果是,日本最近的平均末期腎臟疾病發病年齡出現了延後的趨勢。
除了上述危機,美國還面臨腎臟醫師短缺的挑戰,美國教育單位甚至提高了醫學院招收的醫學生人數。但雖然如此,身為哈佛醫學院的入學審查委員,蕭醫師還是堅持嚴格審查申請學生的人品。因為她認為每一位入學的醫學生都會成為她未來醫學界的同事,她必須要能放心把病人交給她的同事,因此特別重視申請學生的人品。fildes_the_doctor
面臨 CKD 在全球的挑戰,蕭醫師於 2008 年成立了「腎臟疾病篩選與意識計畫(Kideney Disease Screening and Awareness Program, KDSAP)」,一個貨真價實由 學生經營的組織。蕭醫師強調,大學生的參與在此計畫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是此計畫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此計畫致力於兩大目標:提供社區免費健康檢查與保健知識,協助學生發展職業生涯所需具備的素養、提早接觸職業活動。
此計畫的宗旨是為了「服務」社區,參加計畫的學生,第一個要學的是「態度」,此計畫並不是提供「慈善」,而是提供「服務」。學生服務時的態度應效法古代中東地區主人為客人洗腳般,以低姿態服務社區居民。實際行動包括評估社區居民的需求;主動深入社區提供服務,而非待在醫院等病人上門,因為病人有時並不知道自己生病;無嘗提供服務與照護;用民眾的語言提高社區對疾病的意識(awareness);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而非與之競爭。
以評估社區需求為例,KDSAP 進行得非常仔細,如家長是否需要保母照顧嬰兒以便 參與 KDSAP 的活動、長者是否需要交通工具協助往返於住處與活動地點、活動時間是否配合工人工作下班的時間等,下至居民生活的細節都注意到了。
在這樣的服務過程中,KDSAP 培養學生「服務前先傾聽」的人文素養。除此之外, 活動由學生擔任幹部規劃,執行過程中學生更是可以與當地社區領導者建立關係、管理 及領導健康檢查站的工作、對社區民眾演講、在全國性會議發表報告。如此一來,KDSAP 同時達到了服務弱勢族群與培育未來醫生的目標。

撰文 | 歐道昇(臺灣大學)
校對 | 李彥德(臺灣大學)

From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No.21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