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皓學長畢業於陽明醫學系,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在醫學系那麼繁重的課業裡,學長依然不遺餘力的進行研究並且有非常傑出的成果。在醫學系畢業後,學長決定從醫學轉向研究領域,尤其是在再生醫學以及幹細胞相關的研究。這次 Investigator 很榮幸邀請到目前就讀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鄭宇皓學長與我們分享他個人經歷。
學經歷
陽明大學醫學系 學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化,細胞與分子生物學 博士生
【個人經歷篇·興趣決定一切】
作為一個醫學生,許多人都會好奇鄭宇皓學長為什麼會從醫學轉入研究領域。其實學長在就讀師大附中時就對研究有濃厚的興趣,當時他有機會到台大材料系並且初次接觸到研究領域。在這個過程中,他認為研究(Research)是一種探索未知的事情,並且覺得非常的有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學長接觸到陽明大學裡的醫學科學家,並且發現陽明有非常多的資源讓學生在就讀醫學系時同時進行科學研究,因此他毫不猶豫選擇就讀陽明醫學系。學長也解釋說選擇醫學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夠在臨床的角度去思考研究的問題,也期望自己的研究是具有更好的運用性,這是生科或生化科系無法做到的事情。
在陽明大學就讀醫學系大一時,學長就進入李光申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幹細胞以及再生醫學的研究。雖然高中時接觸的是材料科學,但是學長卻被Harvard團隊發表的小鼠心臟細胞再生的研究啟發而決定往這個方向進行研究。這個領域非常艱難,但學長持續堅持,並幸運地有實驗室學長姐帶領他入門並指導他基礎研究的技術和能力。學長花了五年,終於有了非常不錯的發表。
醫學系畢業後,學長便選擇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繼續博士研究。在博士班,學長依然以幹細胞為研究重點,並且結合 computational tools 進行幹細胞鑑別與老化相關的研究。學長的終極目標是成為 physician scientist。我們也期待學長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更多傑出的研究成果並且達到他的目標。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學長的升學準備】
學長從大一就有前往美國升學的夢想,並且在就讀醫學系的時期積極累積自己的實力,最後成功申請到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BCMB program。學長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準備。首先是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實驗室累積研究經驗,他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夠在大學時期找到理想的實驗室,也認為在大學累積的幹細胞研究經驗在博士班確實幫助他非常多。其次,成績就是基礎門檻,這些成績需要長期去累積和準備的,因此他鼓勵有想要升學的學弟妹一定要好好維持自己的成績。
除了平時成績,英文能力也是前往美國的基礎門檻。學長分享自己的英文實力是在大學進行研究時累積的。由於實驗室需要用英文進行會議,因此學長非常習慣利用英文去分享自己的想法並且與老師以及實驗室的學長姐們討論。他也鼓勵我們多多把握機會使用英文,讓自己習慣使用英文。第三個需要準備的就是 Publication,在大學時期學長極力進行研究,並且有 5 篇的著作發表。第四個方面就是學術經驗,這些包括參與研討會並且參與海報呈現或給予演講。然而第三和第四項常需要有非常紮實的實驗室研究經歷才行。
最後一個需要準備的就是 Funding,在美國升學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常是經濟負擔。學長分享美國一年學費、保險費加上生活費大約需要 8 萬美金,因此決大部分學生是由研究所提供的有獎學金資助。但機會十分競爭,如果沒有把握,這些錢必須要提早從其他管道做準備,例如教育部提供的各種留學獎學金。
在醫學系課業繁忙的日子裡,學長認為時間規劃非常的重要,並且研究與課業都必須要同時顧及,不能顧此失彼。學長認為自己當時非常極端,大一進入實驗室後積極學習,並且利用暑假和寒假進行研究。到了大三,大四,能夠獨立操作實驗後學長選擇晚上進行實驗。大五之後課業相對變得更重,對於這時候想要進行研究的學弟妹,學長建議可以進行 dry lab。這樣可以減少自己的壓力並且很容易有一定的成果。
升學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如何選擇學校以及導師。這方面學長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層次去逐步篩選。首先是選擇國家,由於一個國家的文化會決定研究的風氣,針對文化與背景選擇適合自己想去的地方往往非常重要。接著,學長建議選擇適合的學習,包括國際排名,學校的學習資源,以及學校的教授師資等。通常這些考量都會被第三方組織進行分析排名,因此基本上透過排名也可以知道這學校的整體實力。
第三則是學校提供的課程選擇,就算是博士班也會因為自己選擇的課程不同而有不同的錄取條件及畢業條件。另外,課程內可以選擇的師資,上課內容,輔助款項等都可能有差異。因此了解自己喜歡的興趣,能力並且選擇適合的課程是必要的。
最重要的則是選擇適合的實驗室以及 PI。博士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選擇實驗室時必須考慮到PI以及實驗室裡的氣氛。學長建議指導老師應該能夠兩週見面一次,並且能時常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建議,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學習到老師對問題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技巧。另外,學長也建議多和實驗室的其他成員聊天,了解實驗室的環境和氣氛,並且從中了解實驗室成員的感受才能夠更深入了解實驗室。對於實驗室的規模,學長則認為各有優缺點,新的實驗室通常具有非常新穎的題目以及技術,然而卻會面對許多的問題以及資金不穩定的風險。而規模較大的實驗室的特性是固定的運行模式,資金和技術穩定。然而實驗室比較難進行自己喜歡的實驗,而是配合教授的研究主題脈絡去發展。無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實驗室是非常重要的。幸運的是,博士班通常有機會進行 rotation,學長認為應該好好把握去不同的實驗室參與研究,感受實驗室的氣氛和指導老師的性格再進行選擇。
對於醫學生來說最大的問題往往是什麼時候就讀研究所,並且也要考慮到家人對改變方向可能的排斥。學長認為大四就前往研究所就讀家人會比較擔心還沒拿到執照工作會比較沒有保障;主治醫師後繼續升學,雖然此時可能經濟上比較有保障,但是家庭的顧慮或是體力的下降都必須考量。學長是選擇醫學系畢業就直接前往美國升學,因為這時候已經考取了執照可以讓家人安心,在就讀的過程中也有更大的彈性。與家人溝通時,學長則建議要多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志向。唯有與家人溝通好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且能夠無後顧之憂的繼續就讀。父母最害怕的問題通常是未來的發展以及美國升學的經濟壓力,在這方面學長認為因為有醫生執照,就算未來走不下去也可以返回臨床,而經濟方面,學長申請的獎學金並且有薪水等經濟來源讓家人更放心學長前往美國升學。
【美國的文化與生活談】
美國與台灣的研究生活裡,學長覺得在 JHU 感受到同儕對於研究更為積極,並且很享受研究的樂趣。這樣的環境裡給予學長更多的歡樂,並且更樂於投入其中。除此之外,學長的 Program 裡有非常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國際生,因此處於一個非常多元且包容的環境裡,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也讓學長收穫良多。學長也說美國的文化里喜歡在酒吧里進行交流,也時常透過聚會聯絡感情,是一個非常歡樂的氣氛。
【給學弟妹勉勵的話】
對於未來方向不明確的學弟妹,學長建議善用身邊的資源,多和學長姐交流,吸取不同的經驗和想法。另外,不管選擇如何一定要提早準備好自己,將知識以及技能提升到一定的水準,並且勇於嘗試不同的事情,將自己放在不同的環境中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向。最後學長用「CAM」勉勵所有學弟妹,希望學弟妹 Be Curious,Active 以及 Motivated;永遠對未知保持好奇心,並且把握機會積極進取,最後要不斷保持自己的動力堅持下去。
訪問 | 林偉強、蔡京庭、楊陞、張彥安
撰寫 | 林偉強、蔡京庭、楊陞
編輯|鄭宇皓、張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