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遺傳學 科學報導

「刻」出你想要的:光遺傳學在生物膜上的新應用

生物膜 (biofilms) 泛指物體表面附著微生物群落的現象,常見於感染和海中人造物品的生物附著 (biofouling),也是地表細菌主要的生活方式;近幾年的研究則將生物膜應用於廢水處理、建立合成微生物群落 (synthetic microbial consortia) [2]、固定化酶 (immobilized enzyme) 以及反向避免生物附著造成的污損等方面,賦予了這種看似不起眼、甚至造成某些損害的現象更多有趣的用途。

一組對此現象感興趣的團隊於 2018 年開發了一套名為 Biofilm Lithography 的工具 [1],透過基因工程修改大腸桿菌,添加光驅動啟動子 (pDawn)、設計「光調控開關 (optogenetic switches)」,讓黏著蛋白 (Ag43) 能藉由光照調控;當以特定藍光投影圖案於培養皿下方時,在螢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沿著圖案形成的生物膜 (厚度約 15 微米),空間解析度達 25 微米。相比既有的細胞圖案化技術如噴墨印刷、微接觸印刷 (micro-contact printing) [3] 等,Biofilm Lithography 能在玻璃蓋玻片和聚二甲基矽氧烷 (PDMS) 模板等材質上生成生物膜,也不需要針對不同材質作前處理、或先將圖案刻在模板上,在細胞圖案繪製或印刷上的技術有很大的突破。

本文介紹的工具 Biofilm Lithography 除了讓科學家於實驗之餘欣賞生物膜在生物美學 (BioArt) 方面的創作、更了解生物膜的不同特性、應用於代謝工程 (metabolic engineering) 和製作微流體裝置外,在講求精準控制圖形的半導體製程步驟−「光刻 (photolithography)」[4] 當中,或許能藉此光遺傳學工具縮短製作時間和成本,達成更有效率的生產是值得期待的。

圖片說明:(A) 生物膜生成的圖案與對影的投影圖樣幾乎相同 (B) 生成之生物膜在 PBS buffer 環境下,可維持至少三天的穩定(C)三角形標記可觀察到生物膜的剝離,方形標記則可觀察到 mRFP 訊號的增強 圖片來源: https://doi.org/10.1073/pnas.1720676115

參考文獻:

  1. Jin, X., & Riedel-Kruse, I. H. (2017). Biofilm Lithography: High-resolution cell patterning via optogenetic adhesin expression. doi:10.1101/226027
  2. Brenner, K., You, L., & Arnold, F. H. (2008). Engineering microbial consortia: a new frontier in synthetic biology.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6(9), 483-489. doi:10.1016/j.tibtech.2008.05.004
  3. Xu, L., Robert, L., Ouyang, Q., Taddei, F., Chen, Y., Lindner, A. B., & Baigl, D. (2007). Microcontact Printing of Living Bacteria Arrays with Cellular Resolution. Nano Letters, 7(7), 2068-2072. doi:10.1021/nl070983z
  4. Lathrop, J. W. (2013). The Diamond Ordnance Fuze Laboratory’s Photolithographic Approach to Microcircuits. 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35(1), 48-55. doi:10.1109/mahc.2011.83

撰文|吳冠廷
審稿|陳帝亢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吳冠廷

現為陽明醫學系 B 組五年級學生,也是生醫光電所一年級碩士生。曾領導 2017 年陽明 iGEM 團隊並獲得金牌,重建、主導並規劃 Entropyspace 亂度空間諸多活動與訪談文撰寫,期盼建立一個讓醫學生研究者得以自由交流的平台。目前持續撰寫部落格、學習電腦科學和邏輯學,對生物資訊學和電腦視覺辨識感興趣。

留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