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海外求職

李翊瑋│美國藥廠職涯分享 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1
李翊瑋同學於2008年取得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碩士後,先進入台灣學名藥廠擔任研發專員三年,之後在2011年回台大化學攻讀博士,在2012年進入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北卡羅萊納州 Research Triangle Park 研發總部的Infectious Disease部門擔任Co-op student 一年。Investigator 在六月份很榮幸地邀請李翊瑋同學與我們分享他在跨國藥廠研發部門實習與求職的經驗。


前言
「人生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其內容。」- 塞內卡
我是一個化學人,非常單純的有機化學人。
跟 Investigator 其他分享的學長姊或學弟妹們不同,在我申請這個職位之前,我沒有亮麗的履歷,也沒有特別傑出的表現,更只是台灣土生土長的碩士。
但是我也會做夢,我希望能夠有朝一日,我有機會可以跟強者們一樣,細數非凡的經歷。
動機
身為一個合成化學家,在天然物合成的過程中,往往對藥物的開發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講白話一點,各種有療效的天然物鑑定,其歷史過程通常就是一開始科學家們會發現某種物質的某種成分有療效,透過天然物分析先鑑定出其結構,合成化學家再透過有機合成的方式將其大量合成出來後,鑑定其療效、毒性等特性。
在我碩士畢業之後,我與同屆的同學選擇了不一樣的路,我沒有進入科技業,而是選擇進入可以實際應用有機合成化學的原料藥廠,在之中的研究發展部門擔任研究員。在我工作的三年中,我瞭解到從實驗室放大到生產的可能性,但這與我自己的期待並不一樣,我希望能以化學家的角色參與新藥開發。
我想正如Investigator先前訪問的林俞宏學長說的一樣:
「留學結束後,我是怎麼樣的人?」
對我來說,未來我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我擔任研究員的三年裡,我也反覆思考並努力的去瞭解這個產業。化學家在製藥業,的確是佔有一席之地,在新藥開發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可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在台灣!
均如各位所知,新藥開發是非常燒錢的,其背後真的需要龐大的資金與支援。在各個藥廠廣大全球的佈局中,台灣身處較靠近後期的研究,需求的研發人員會比較偏向臨床、生物、藥學或是醫學等專業。身為化學家的我,相對是沒有太大機會的。
另外我也知道,雖然有著產業界多年的經驗及碩士學歷,但在專業知識上,我仍有許多部分可以加強。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回到了學校修讀博士班。在鑽研更為精深的專業知識外,我並沒有忘記我的夢想,尋求任何可能的機會讓我能夠進入新藥開發並發揮所長。
方法
在美國,工作的分類有很多種,從正職、約聘、兼職、實習、甚至是義工等,都存在著許多的機會與可能性。一開始我當然是以正職為主,很快地我就發現,即使對於美國人來說,這也非常的競爭,雖然不至於不可能,但是做事情還是要追求效率。後來在找的過程中,我發現到Co-op student 這類型的職缺,它是一個介在工作與實習之間的機會。實習通常比較短暫,多以三個月到最多半年為主;Co-op student 則可提供半年至一年左右較為長期的機會,而我認為要瞭解一份工作內容,以這個時間較為適合。
確定了之後,我就開始大海撈針了。首先當然從各大入口網站開始,Monster.com、Indeed、LinkedIn等,這些網站就像台灣的 104、或是 Yes123 一樣,有各種類型的職缺,但是同時競爭者也眾!不過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透過這些網站去瞭解職缺類型及產業聚落,仍然有很大的幫忙。以資訊產業為例,大家就會聯想到矽谷;創業就會想到舊金山,那藥廠業的聚落,在美國也是以波士頓和舊金山為大宗,北卡的三角園區、費城、印第安納及聖地牙哥等等也有。透過研究產業聚落後,就會知道各大製藥公司的設點,即可進行職缺搜尋。以GSK來說,北美的研發總部就是在費城與北卡三角園區。
而在清楚了整體的輪廓後,就可以開始準備投遞履歷。在美國找工作主要有兩大方法,第一個是透過職業介紹師 (recruiter),第二則是到各大公司網站上去投履歷主動應徵。因為當時的我並不身處美國,所以選擇第二個方法。我選擇了前五十大的藥廠,一個一個進入他們的官網中的職缺搜尋,篩選出適合化學背景,工作內容又為有機合成專業的工作,並詳細地搜尋相關文獻及專利後,線上投遞自己的履歷即完成最初的申請。
申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了。但是其實在等待的過程中,並非只是被動的等待,仍然有許多可以做的事情。例如可以透過官網的徵才網頁中的描述,因為之前對產業有著粗淺的瞭解,可以去推測可能相關的研究單位或是計劃主持人。在美國的 LinkedIn 很好用,除了可以好好展現自己以外,也可以透過搜尋相關職稱或是聯絡人的名字,去猜測用人單位的主管。這樣子的做「功課」,在美國的面試之前 (電話面試或是On-site),我認為是很重要的。不僅要對公司要有一定程度以上的瞭解,若能對未來工作內容和可能面試你的人有程度上的了解,可以大大增加成功機會!
工作
GlaxoSmithKline 是一間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全球性的製藥、生物以及衛生保健公司。葛蘭素史克是一家涵蓋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科、腸胃/代謝、腫瘤和疫苗領域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公司。它同時還包含了處於領先地位的口腔衛生保健,營養飲料和一些非處方藥。以台灣一般消費者來說,普拿疼應該是其非消費者產品中最廣為人知的;口腔衛生保健則是家護牙膏(三色牙膏)及舒酸定為眾所皆知。而在處方藥中,其各式的疫苗及呼吸道相關的產品 (例如氣管擴張劑等) 有非常完善的產品佈局和知名度。
我在北卡的研究園區中,是隸屬於 Infectious Disease 事業群下,Anti Viral中的HCV/HRV的研究小組。研究團隊成員大約近四十名,粗淺的以專業來分可以分為一半是化學;另一半是生物。以我身處的化學組中,基本上團隊合作是以專案經理人為主,整個部門會有一個 Director 在經營,但是他的身份主要是協助整體部門的專案進行方向,而不會主動插手專案實際運作。而在專案經理人選部份,則是每個人均有機會,並不會以年資來分配。年資長的同事會以其自身多年的經驗協助專案經理,年資淺的同是亦可將最新的學術知識帶入團隊中。
我覺得專案管理在 GSK 的研發部門中,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因為許多時後,往往需要與很多其他團隊進行合作。舉例來說,以我在 GSK 實習過程中,因其分工很細,所以為了能找出最佳的候選藥物(candidates),我們的專案常常需要和各部門的專家開會修正我們的開發方向來降低風險,確保我們的候選藥物不但有最好的療效 (potency)、好的溶解度 (solubility)、好的穿透度(permeability),以及低的基因毒性,這些都需要跟生物部門合作;另外我們更需與動物實驗部門、臨床研究部門、法規部門、和生物統計部門互相配合,才有辦法在最高效率的情況下找出最佳的候選藥物。
我們每一個專案,均可能針對一個特殊的疾病、蛋白、病毒等不同目標,先透過公司內部生物相關的自我研究發展及與學術界的研究團隊合作,標定出與目標相關之蛋白質後透過X光繞射儀(X-ray diffraction),建立蛋白質分子的三維結構及可能的蛋白質間相互影響(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這時候我們有機化學家及理論化學家即可透過高速電腦進行理論計算並粗篩出可能可以放入這個「口袋(pocket)」 的分子結構,當此藥物能夠被放入這個「口袋」,即會產生活性機制(Mechanism of Activity),而發生抑制或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等反應,也就可以完成我們所謂的治療。
而我的工作部分就是利用有機化學,合成包含各種可能或近似官能機的藥物目標(target)後,再交給生物組的人進行in vivoin vitro的實驗去了解IC50/EC50/potency等評估標準後,透過這些數據持續修正我們候選藥物的結構以找出最佳分子。而在這過程之中,因為有大量結構類似但部分官能基不同的化合物被合成出來,我們也稱為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影響
在一個跨國企業的藥廠其北美總部的研發部門工作,其實是帶給我很多不同面向的影響的,在這邊我也想要跟我們Investigator的讀者分享。但是因為這些東西其實是我一整年下來的心得整理,所以我會以條列式的方式來分享:

  1. 跨國間的競賽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資訊雖然都是公開透明,但是也因為資訊量過度龐大,當雙方資訊來源產生巨大變化的時候,其造成的差異度也會變得更大。白話一點來說,也就是當你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時候,或是你不知道別人卻知道的時候,其造成的優勢劣勢會更為明顯。
以GSK在北卡的這個職缺,有兩種名額來源:一是國際學校學生;另一是美國學校學生 (包含在美國求學的國際學生)。而我進去時已經是這個計劃開辦以來第四年了,在我之前的國際學校學生主要以中國大陸和印度學生為主。其中不乏北京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學生參與,就我所知,我應該是台大第一個,也是第一個台灣學生參與這個計劃。而當我進去之後,跟我一同合作的同事們,就更不止上述中國印度的學生。美國學校的學生亦有不少來自名校,Duke University、Ohio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等學生一同共事。更甚之因為 GSK 是英商,他們與歐盟有相對應的合作計劃,所以更有學生透過合作計劃來自法國、拉脫維亞、烏克蘭等地。當把大家放在同一個平台上,針對同一個專案一同討論進度、一起集思廣益(brainstorming)的時候,我很快速地就瞭解到,基於不同的教育制度所培養出來學生的思考邏輯,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在這樣全球化的競爭中,台灣學生其實是有優勢的,我們普遍教育水準高,有一定以上的英語能力,能夠有架構且系統性的思考。但是反向來說,也很容易跌入思考不夠活躍,被框架限制住的陷阱。舉例來說,在我們部門,幾乎每個月都會開一次集思廣益會 (brainstorming),來討論目前專案進行的策略有否遺漏?會不會過度偏頗某些方向?我第一次參與的時候,就很懷疑我自己提出的點子,是否會被看輕或是過度偏離原本專案想要進行的主題。
但在開始進行後,我就發現到其實專案主持人會給每個點子提出者約二十秒的時間解釋點子來源,然後再進行充分討論,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跟點子都是平等的,不會因為我是實習生而看輕我的點子或建議。這與我之前在社團或是前份工作中參與的很不一樣!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讓我第一次瞭解到我們其實還可以更進步。

  1. 積極表現

也基於上面全球化的原因,在公司內或是部門裡面的競爭,仍然是非常激烈的。但也因為這樣子的良性競爭,更能提升研發的效率與互動。舉例來說:當我與世界各地來的同事在討論時,在思考的時候更需要全面化及系統性,也要盡量避免去犯一些基本的錯誤,會讓我有種我好像不是只代表我個人,更代表的是台灣人的感覺。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讓我再發表每個意見或是下任何決定之前,都會更小心也更為謹慎。但是在工作之餘就不一樣了,公司會定期舉辦快樂星期五(Happy Friday)等活動,也就是讓我們在星期五可以提早下班兩小時,找間咖啡店或是小酒館,能夠放輕鬆且互相交流一下感情。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讓我能夠更多元的瞭解各國文化,更能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也讓我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外也會舉辦公司文化日,也是類似公司園遊會,由公司內部不同社團出來擺攤娛樂員工。因為我是整個北卡園區中四千多名員工中唯一的台灣人,我便在下班之後,煮了將近四百杯的珍珠奶茶(從下班五點煮到凌晨一點),就為了向全球各地來的同事介紹我們台灣風靡全球的飲料-珍珠奶茶。對我來說,這些都是難以忘懷的文化交流。

  1. 企業對人才的培植

GSK 在投資人才部分是非常大方且不遺餘力地的。除了我的這個Co-op student 計劃、歐盟合作計劃等,公司內部更有許多資源可供利用。舉例來說,公司內部有一整套的線上教學系統,內容五花八門,從各國醫療法規瞭解、專利探索到品牌行銷、業務談判技巧等共有超過上萬部的影片供有興趣的員工自我學習。而每個月公司都會舉辦演講與工作坊(workshop),邀請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專家來與我們分享他的研究結果與歷程。
我參加過印象最深刻的工作坊,是一個邀請終端消費者,也就是病患與其家長,來分享整個治療的過程及對他們生活的改善。在我的印象中,該名病患患有神經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會一直想吃東西,只要他能看到的東西他都會吃下去。以至於他的父母親需要把家裡所有的櫃子跟冰箱,都用大鎖把它鎖起來。有一次出門忘記鎖好,患者就將鎖給破壞並把裡面的東西全部吃光。也基於此,患者無法有正常的生活,無法出門購物,無法上餐廳用餐等,對其家庭與身邊朋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後來經過醫院的治療,症狀有慢慢地改善,患者也能夠控制自我,親子間的關係也就大幅改善。以我身為一個化學人,這給我感受非常深刻,因為這讓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的事情是可以造福人群的,能夠使人類變得更好更快樂,也使我在工作上能夠更有衝勁且更努力,更加努力的朝夢想邁進。
結語
老實說,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對於我來說真的是夢寐以求的。「人因夢想而偉大」,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告訴各位讀者,你真的不一定需要有非常好的履歷才能出去與人競爭;沒喝過洋墨水,你還是一樣可以出國工作,但是事前的準備功課一定要做足夠。我也期許自己跟大家,未來都能夠繼續朝著自己所夢想而前進。謝謝大家的收看!
撰文 | 李翊瑋
審稿 | 黃翊柔、張捷
學術部負責人 | 黃翊柔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