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stigator Taiwan 2018 年度第一場職涯講座於 4 月 30 日下午在臺大醫學院聯教館舉行,此次以職涯發展為主軸邀請到兩位講者,先由心理諮詢職涯發展師——盧美妏,以「職業生涯選擇與職場溝通藝術」為題,帶領大家思索職涯規劃中左右選擇的各個面向,再提點職場溝通的核心要領;再由萬寶華(ManPower Group)Business Partner——李美樺以「前進職場的準備」為題,細細說明履歷撰寫及面試應對技巧,並剖析產業趨勢與徵才現況。此活動能夠圓滿完成,特別感謝財團法人生化科技教育基金會以及財團法人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贊助。
講者:
講者 | 現職單位 | 職稱 | 學經歷 |
盧美妏 | 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 職涯諮詢總監 |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士/諮商心理學碩士班
「104人力銀行」心理顧問/講師 「女人迷Womany」專欄作家 「LinkedIn」職場系列課程講師 |
李美樺 | Manpower Group | Business Partner |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
優利資源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經理 |
職業生涯選擇與職場溝通藝術 – 盧美妏
講者介紹:心理諮詢職涯發展師,盧美妏。擁有豐富職涯諮商經驗,現主要於中國大陸提供職涯輔導諮詢、企業培訓諮詢等服務,亦曾與大陸linkedin合作課程。
『你我都曾有過的迷惘』
講座初始,講者即談到「迷惘」。台灣年輕人現在大都擁有更多選擇權利,理應不再煩惱,但因著每條選擇道路似乎都充滿問號,在這樣的窘境裡,多數年輕人仍舊是迷惘的,有選擇的現況相較沒有選擇更令人痛苦。講者對此提示大家,當我們在面臨抉擇時往往會先想到要放棄的其他選項,而「放棄」總是帶給我們不舒服的感受;更進一步爬梳迷惘背後的緣由,則可能包含對未來未知的恐懼、對停滯現狀的擔憂等。
但迷惘並不是年輕人專屬,不論年齡、職位、經歷等,每條不同職業道路上的我們都必然會面臨迷惘,在講者曾輔導過的個案中亦不乏高階主管、名校畢業生等所謂「人生勝利組」。講者認為,迷惘如此普遍或可咎因於延長的學習歷程,現今多數人在青少年時期仍只是被學校教育考試推著向前,而並未完成自我探索,此未完的任務並不會消失,而是持續延宕至成年期「大學將畢業至約莫30歲」,此期間原有任務為學會承擔家庭的責任,然再加上青少年期未完的任務,使人們更加徬徨。
『職涯裡唯一不變,就是不停改變』
在進入指引職涯選擇前,講者希望大家能先記得一個中心思想:「職涯裡唯一不變,就是不停改變」,如國道收費員曾是眾人稱羨的穩定工作,在科技發展下卻已經被電子收費系統取代。理解職業需求與科技的不斷演變,我們面對改變才能有更好的心態與相應準備。
於此脈絡下,講者分享美國生涯規劃專家於1989提出的建議,當時正逢科技快速起飛與電腦出現,此理論建議大家面對職涯選擇需「接受現實」並「對不確定性保持正面態度」!聽來很八股,但至今確實仍是適用的。於此,講者也再度以心理學角度補充道,職涯選擇的壓力可分為「想要抓住未來」造成的焦慮,外顯症狀為失眠;另一則為「懷念過去」,多發生在經歷重大創傷或中年失業,容易造成深夜憂鬱低落。
『職涯選擇,從認識自己開始』
講者認為職涯選擇終究必須回歸從認識自己開始,可以從「我重視什麼?」、「我想要什麼?」發想,連結到「外面有什麼」,認識真實的自己與工作世界,進行合理推斷與職位配對,將自我與工作統整,才能決定職業並一步步完成生涯計畫。
在此,講者以愛情為喻,在感情世界中,大家的擇偶標準不盡相同,好的伴侶關係則必須持續磨合,職涯選擇亦同,每個人重視價值觀不同造成就不同選擇,而職業也需要磨合選擇,我們不應有太不切實際、一步登天的期待。
『職涯規劃三元素:價值、興趣、能力』
講者對職涯規劃提出三大元素:價值、興趣、能力。首先,講者建議大家可以選出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三個價值觀,以此輔助,選擇能回應到自己重視的價值觀的職業。興趣亦是一個重點,但講者強調「維持整體生涯情緒」相較「單純喜歡這個職業」來得重要!
最後是能力,亞洲文化裡常見以「比較」彰顯能力,然而能力事實上是無法比較的,持續比較也可能造成循環性的憂鬱。講者先提示三個標準讓大家對認清能力有個概念:「有/無」、「常用/不常用」、「喜歡/不喜歡」,而「常用」x「喜歡」就會是我們所擅長的能力!進一步區分,能力可分為專業能力及可轉移能力,前者是較為硬性可透過課程教育習得的知識,後者則可理解為「軟實力」,諸如專案管理、時間管理、溝通等能力。講者建議大家多加充實可轉移能力,除是專業能力基礎上的加分,更能讓自己對不同職業、產業等具較高適應力。
『溝通,多傾聽、多以我開頭表達感受』
講座末尾,講者最後提點職場溝通的核心應是學習傾聽,而非吵架。傾聽的進展循環為:接收、理解、記憶、評估,直至最終的反應,將對方表達的言語甚至身形都理解了才做反應,而不是反射性地反駁。而反應,講者也建議多用「我」開頭取代「你」,表達自己的感受,能讓人感覺是對事不對人,如此將幫助我們在職場上良好有效的與他人溝通。
前進職場的準備 – 李美樺
講者介紹:美商萬寶華集團 business partner,李美樺。為萬寶華集團高雄政府專案辦公室負責人。
『台灣徵才狀況不佳、業務代表污名化』
講者一開始先以全球徵才現況分析切入,讓大家約略了解職場情勢,日本有 86% 雇主認為徵才困難,但同時亦是對全球徵才十分積極;中國作為世界各地人才流向,相較僅有 10% 雇主認為徵才困難。台灣,則有 73% 雇主認為徵才困難,其中最難徵得的包含業務代表、高階主管,前者或許是因為社會觀感污名化、底薪+獎金的薪資結構受人質疑不穩、台商與外商工作差異等受多數年輕人排斥,後者則是因薪資行情低使人才外流。此外,工程師亦榜上有名。
針對業務代表,講者提供大家不一樣的觀點。業務代表對於公司而言相當重要,是受雇主重視且能為公司帶進財源的人,業務不僅能帶進收入,更能有效建立各種人際之間的連結,對於未來創業等發展有莫大幫助,故講者建議大家可以不必懼怕業務這份工作。
『履歷,是濃縮的人生報告書』
履歷是進入職場的門票,也是濃縮的人生報告書,講者認為其實每一天都應更新自己的履歷,及早準備、拉長時間補足技能,也同時是更加認識自我的方式,讓每位人資在你履歷上停留的 6秒 內受吸引,並告訴主管錄取你的理由!
針對履歷的要求,講者強調一定要為每個公司客製化,至少需要帶到公司名稱顯示誠意。對自己的介紹可用 3 個形容詞描述自己;特別的是,講者建議除了自己的優點外也務必寫出缺點,但切記需與職務要求特質較無直接衝突避免影響應徵,以此與後續面試連結,用事例說明如何發現這個缺點及如何改進,讓公司知道你勇於認錯並會改進。能力需與職位相符,寧可留空、不要亂寫無關技能,其中語言檢定能力分數夠好才建議放上。
對履歷編排及其他細節,講者建議需精煉不超過一頁,能讓人資感覺對你意猶未盡而邀請面試!此外也建議將重要的訊息放前面,用事實跟數字說話,並務必確認格式(PDF) 、放上正式照片、提供名稱正式的電子信箱,能讓公司感到被重視,也對你會有初步良好的印象。
書面資料除履歷外,自傳也不能馬乎對待,基本概念與履歷撰寫相似,講者進一步建議將字數濃縮於 1200 字內,並與履歷保持一致,減少家庭背景等描述,著重個人能力、經歷等,但務必保持謙虛避免說大話!
『面試與履歷連結,充分準備、步步為營』
拿到門票後來到面試的關卡,首先是基本的自我介紹,講者建議可將自我介紹與履歷連結,該提及的重點包含自己過去經驗能在未來帶給公司的貢獻、自己的優缺點、來公司的原因並可加入提及公司近期正面消息。
自我介紹後進入問答環節,講者指導大家以「STAR」原則: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 回答問題,敘述因某個情況而接獲某項任務,為了達成任務而做的後續動作與最終結果,能完整交代始末、加強印象並留下邏輯清晰、敘事順暢的印象給面試官。
而講者也特別分享不同種類、外商面試的特色與差異,如團體面試時主要看人格特質、團體定位、是否懂企業文化;美商要求即戰力,多數不錄用沒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日商喜歡空白的員工,因有獨特傳統文化,喜歡可以被培養、願意被培養的人才。
另外,講者提醒大家面試環境的各種小細節都會被觀察,如是否與人互動交流,甚至是便當有沒有做好回收等,而大忌則是等待時隨意拿出手機。另外,講者也破除大家面試提早到的迷思,約略提早 5-10 分鐘即可。
而面試最後階段:問面試官問題,講者告誡大家千萬不可以沒有問題!建議提問面向如針對工作內容與挑戰深入詢問、公司未來計劃與培訓進修機會、團隊共識與企業文化、方才面試表現的改善處等,而刺激性更高的問題則是直接提問自己的經歷是否能勝任該工作。
『新世代工作持續興起,須持續學習』
最後講者回到各產業現況的分析,並介紹網路世代崛起而新興的網路工作、線上課程等,亦提及在自動化的影響下,金融業物與辦公行政部門將是最受衝擊的職務。提示大家在現今終生就業的氛圍下,須保持學習力,以培養未來就業力!
Q&A
- 獲得 A 公司錄取,但還在進行 B 公司的面試,該如何跟 A 公司協調?
美樺:取決於想不想去 A 公司。如果想去 A 公司,按照業界道德標準是建議推掉其他公司的面談,避免有可能口耳相傳影響評價,尤其是透過獵頭公司(hunter)的面試,更切記不可騎驢找馬,避免成為黑名單!若不想去 A 公司,則請直接拒絕。
- 職場上請別人協助事情,但卻被他延遲,該如何解決?
美妏:在職場上請別人幫忙其實可以視為是損害了他人的利益,畢竟同事之間依舊有利益關係、也是以時間、勞務換取薪資。但遇到了,依據對象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如是交付任務給同事,請不止把事情停留在兩人,也要讓主管上司知道;如是被下屬延誤,就是識人不清要自己解決;如是被主管延誤,還是一樣盡量讓其他人知道,或想辦法讓更高一層的主管知道,但必須避免造成越權的觀感。
- 兩位講者都非常有自信,想了解職場上的自信心如何培養?
美妏:其實自己也是很內向的人,而對內向的人來說,講課其實是很有距離感的、是安全的。自信與自我價值有關聯,發展重點在 12-18 歲的發展期,此時任務是找到自信確立自我價值。在自我價值還沒成型之前,我們多會先學習到別人對自己的反應。要了解自己,可以先思考對自己的評價是來自自己的認知或來自別人的反應,再據此反應調整。另外,內向的人擅長傾聽,領導與效能並不比外向的人差!
美樺:找到自己的安全感時自信就能跟著增加,像是自我催眠的過程。以我而言,對自己的高要求、別人的評價、主管同事的讚美是我的成就感來源,為了避免被批評會竭盡全力,久而久之,能輕易看待難事、取信主管。找到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就瘋狂去加強,累積自己的自信,沒有任何一種職涯選擇該被批評。
- 壓力太大時如何避免逼自己到鑽牛角尖?
美妏:建議還是要找到自己開心的事情做。而所謂完美主義有分適應型與不適應型,前者是正向的循環,後者則是會一直看到一個過高的標準,對此建議是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並在一步步完成的同時說服自己,讓自己感覺好。
美樺: 我的方法是將工作融入生活,熱愛工作成為熱愛生活,並找一些自己喜歡的紓壓方式!
撰文│黃云宣、陳哲毅、林映希、周嗣堯
攝影 | 陳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