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海外留學與實習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郭子維學長專訪

ntu-kuo

本期訪問到台大醫學系畢業,目前剛申請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科學博士班(Neuroscience PhD program)的郭子維學長。學長曾經徬徨於數理、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最後找到了一條相當適合自己的路,究竟這是怎樣的歷程呢?有興趣的讀者們請趕快翻閱內文吧!


簡歷

91學年度大學聯考二三類組榜首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目前就讀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2012年教育部神經科學類公費留學獎學金
錄取2012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神經科學博士班(Neuroscience PhD program)


醫學生與住院醫師時期 | 數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抉擇

郭子維學長於高中時頗好數學和物理,本來欲就讀數學系,但是在家人高度期望和指考”佳績” 的影響下,最後選擇了台大醫學系。甫進入醫學系時,由於對醫學領域仍感十分陌生,學長還是延續高中時代的理想,常去數學系修課,花在數學領域的時間也遠遠超過其他科目。直到大三大四學習基礎醫學科目後,始開始對神經科學感到興趣而種下研究的種子。大四下學長進入醫院,實際接觸病人後,也慢慢感受到臨床醫學的種種趣味。

相較於其他同儕,學長認為醫學生時代的他,大多時候還是對未來充滿疑惑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學長自己對於研究的興趣,相較同學或前輩們,仍然是屬於相對少數。過去從事基礎研究的醫學生,多偏向分子或細胞生物學的研究。但學長的興趣卻是在數理方面,這讓他較少有與其他師長同學有互相交流增進的經驗,也一直對未來的規劃充滿不確定性。
大四之後,學長加入當時六年制PGY的二階段學程,希望能早一年畢業,盡早確定志向出國進行學術研究。大五大六在內科,婦產科和小兒科,由於二階段學程提早給予intern的臨床訓練,快速提昇了學長的臨床經驗。 這些經驗慢慢改變了學長對於臨床醫學的印象,開始考慮從事臨床工作的可能性。 在二階段學程的大六自選科course中,相較於其他同學選擇到小科實習,學長選擇到台大生科系嚴震東教授的實驗室,學習in vivo recording及neural signal decoding的技巧。學長自述這段實驗室經歷,起緣於當時他從報章讀到Duke university 的 Miguel Nicholelis 教授進行的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研究,為此感到不可思議而大為震撼。該研究中,Nicholelis成功地訓練猴子以思考直接對電腦下指令甚至控制機械手臂。 學長對於這樣的Brain-Computer interface 極感興趣,於是加入研究主題相近的嚴震東老師實驗室。這段經歷,也奠定了日後他往神經科學發展的基礎。
但是,在實驗室的工作,有時會因為沒有成果或實驗受挫而缺乏強力的positive feedback。 若成為一位臨床醫師,卻能由病友的情況改善而直接得到立即的positive feedback,能不斷的強化當醫師的motivation。 同時,數理的研究離自己已有一段距離,畢業之後不太可能再走回頭路。 雖然對神經科學有興趣,這些實驗室經歷,是否能成為支撐自己攻讀5~6年博士的動力,也是令學長充滿懷疑的。在這些複雜的考量之下,畢業後學長決定先到台大內科當住院醫師,累積臨床工作經驗穩定下來。
在內科辛勤工作時,學長深刻感受到國內的血汗工作環境,對於臨床工作並非可長可久之路。認為自己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找尋一條更能發揮自己所長的道路。因此在出國仍須不少準備的狀況下,學長決定去先念碩士班,進行短期full time的研究,以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否真正適合基礎研究,隨後再視情況出國攻PhD或重回臨床跑道。 故第一年住院醫師工作結束後,學長進入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

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一開始,學長仍在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的選擇上有些許猶豫。但隨著研究經驗的累積,學長越來越覺得在基礎研究方面才是個人的強項。 台大愛滋器官移植事件,更讓學長徹底對台灣的臨床醫療感到失望。在待在台灣太久了,學長亦加增強到國外闖闖豐富自我的念頭,進而亦堅申請國外的博士班。
學長原本對系統神經科學比較有興趣,但到陽明連正章老師的實驗室之後,從事patch clamp的電生理研究,反而對於分子神經生理學上有更深刻的認識。在這兩年的時間,學長形容自己就像搭上雲霄飛車一般的突飛猛進,因為專心埋首研究生活,對於研究的生活型態和環境有更基本的認識,也確立了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 在研究上很快有了初步成果,發表了一篇共同第一作者的paper,並參加international conference,與許多國際學者交流,學長自認算是十分豐富的兩年。但是對於醫學生就讀碩士班,學長還是持保留態度。學長認為,有志於研究的醫學生應早日確立自己的方向,多與同學,師長及學長姐交流,越早起步,對於未來往基礎發展越能順利。否則畢業後立刻面臨就業壓力,到時候學術研究會是相對冒險而且充滿經濟壓力的選擇。

申請博士班

念博士學位通常是一個人最具決定性,二十多歲的黃金時期,可以說是一生中很重要的決定。學長建議學弟妹,想要到海外攻讀博士學位的人,一定要先確立自己的志向和耐住寂寞的決心再去。畢竟一念就是五六年,又剛好是在人生的精華時段,基礎研究的環境也越來越競爭,這是必須慎重考慮的事。
在申請博士班的準備方面,學長很強調英文能力的培養,尤其建議在大五大六的時候更是精進英文能力的好時機。另外,對於undergraduate,國外著名大學未必會要求要有publication,但如果有的話的確是在申請上有助益。學長也建議學弟妹如果未來有志於申請國外博士班,那在學生時期應該多累積lab experience,盡量做出一點成果,並爭取到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這對於拓展眼界,人脈和生涯規劃會有莫大幫助。

選校和公費獎學金

UCSF是神經科學研究非常頂尖的學校,風氣開放,人才多樣,funding非常充足,同時加州的生活環境較全美其他各地好,在UC Berkeley需要以公費獎學金入學的條件下,UCSF 提供全額獎學金也是相對好的選擇 (教育部公費獎學金的限制非常多(例如強制回國服務),還需要兩個保證人),故學長最後選擇UCSF。但是,雖然有這些限制,公費獎學金對於財政拮据的公立學校(例如UC Berkeley)會還是很大的加分,預定回國服務的學弟妹還是可以考慮的。此外,留學獎學金沒有返國義務限制,但是錢相對較少,也是留學生很熱門的選擇。

與家人溝通

放棄當醫師而走基礎研究通常很需要說服家人的理由,在處理和家人的關係與溝通上,郭子維學長也下過一番苦心。學長坦承,溝通不是那麼容易,但需要有耐心不斷溝通。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做到經濟獨立,至少證明自己能獨立自主,不讓家人擔心,才有立足點從事自己想做的事。

適合具數理天分醫學生的基礎醫學研究

郭子維學長在訪談中常自嘲是二類組臥底到三類組,感覺自己是在醫學系是個宅男,但放到數學系又變得很”正常”了。學長認為現今的生理學研究,很適合像他這種興趣原本在數理,但又進入醫學系就讀的學生,通常這類型的學生不太喜歡分子生物學研究;但是回去走數理又會發現腦袋思考在多年的醫學系訓練後已經”回不去”了; 最後考慮臨床,在台灣卻又相對地缺乏成就感。生理學研究相形之下就非常適合這類的學生。現在的生理學,基本上已經結合了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加上奈米技術,電腦模擬和醫學工程,是非常實用有趣的研究。而且生理學研究正需要有數理天份的生醫人才,醫學系的訓練有助於全盤思考,能避免研究者過分專一,見樹不見林的問題。 有這些優點,其實生理學研究非常適合有數理天份的醫學生。

對學弟妹的勉勵

郭子維學長最後在訪談中勉勵各位想從事基礎研究的學弟妹們,一定要好好考慮生理學研究。尤其是覺得那些bench work,譬如跑膠,跑western之類很無聊的人,那真的應該好好選個生理學lab,絕對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同時學長也勉勵大家,應盡量多跟不同的圈子的人互動交流,在人生的道路上會很有幫助。也不要害怕跟一些不同領域的前輩連絡,絕大多數的前輩都是很熱心的人,大多都會得到很好的feedback。 在那些人生轉折的關鍵期,這些來自優秀師長和學長姐的經驗和建議是很重要的。最後,希望大家能盡早發現,盡早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盡量避免自己在學校待的過長; 盡快出社會,或像個社會人一樣常常與不同人群接觸,多面向同時成長,往往更有效率。

撰文 | 陳成瞱(台灣大學)

Photo |
From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No.17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