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海外留學與實習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林彦佑學長專訪

linyy林彥佑學長是台大醫學系 91 級的校友,目前於美國杜克大學免疫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學長在校期間不僅學業成績優異,在研究工作上也相當傑出;同時,也常對各項在學習或研究上的遇到的問題,也非常樂意提供自己的見解與建議。這次很高興能夠透過蘇俊翰學長的邀請,將林彥佑學長求學與研究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也感謝林彥佑學長的熱心分享。

簡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
美國杜克大學免疫研究所博士班

走上醫學研究之路

從事醫學研究的方式有很多,我選擇的只是其中比較少醫學系畢業生選的一種。
我大概是從高中的時候開始決定要做科學研究的。那時候覺得自己好像有一點本事,然後覺得有一點本事的人不應該浪費自己,應該做一些別人不能做的事—譬如說,不要只是執行醫學,還要開發新的醫學。不過當時夢想很多,對現實的認知很少,只能說很幸運地當時立下的大志向到今天沒有帶領我走過讓我後悔的路。

認識「做研究」

一般來說,醫學生認識做研究的方法,都是從暑假到實驗室實習開始的。我也不例外。七年的時間裡我去過不少地方,台大醫學院的研究所,中央研究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不同的科學領域也接觸了四五個。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裡我覺得我對於研究生活的認識可以說是相當徹底:好的,壞的,甚至是醜的。科學家都做些什麼事情?如何做研究?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經常遇到哪些困難?我覺得當我畢業的時候,我對科學家生活的認識,差不多可以跟我對醫生生活的認識等量齊觀。

立定志向、充分準備

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我保持了我高中時期立下的志向。畢業時我決定暫時還不要當醫生,我要去美國讀研究所。這並不是一個衝動的決定,是從大學二年級就開始準備,途中反覆自我測試,不曾動搖的決定,也是一個有充分準備和後援的決定。坦白說我並沒有一個野心勃勃的研究的目標—不管是純科學上的,還是在科學界的現實上的。但是我就是知道這是我要做的事情,不論我最後做的成果是大是小,我的科學生涯是長是短。就像醫生要選科,很多的科學家還是會選一個基本的領域,而我選的是免疫學。這對每個人來說不太一樣,不過對我來說其實選擇了哪一個領域差別並不大。只要是一個跟我的興趣差異不會太大的領域,我都一樣會全力以赴,在我的時間和能力允許的範圍內,盡我所能地貢獻。倘若在念研究所的過程中我能察悉到某個關鍵的瞬間,帶領我走進令人興奮的新境界,可能我會繼續在純粹研究的世界中發揮所長。不然,我是計畫將來還是要回到醫院,訓練自己做個醫師科學家的。目前為止我一直相信那是對我來說最適合的服務方式。
那麼,為什麼不倒過來,畢業後在住院醫師的工作中從事一些研究呢?主要是醫學院最後幾年在醫院工作的經驗讓我確定這個選擇。我患有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體力比較差,如果在醫院忙碌工作時就很難做創意思考。在醫學系最後那幾年中我的確努力地嘗試過在臨床工作中發掘科學問題,或是思考科學方法,不過我的結論是這個模式無法適用於我,很可能我只能一次做一種事情,至少在訓練階段是如此。至於是先住院醫師訓練,還是先科學訓練,我選了先科學訓練,也是考量到家庭和身體狀況,以及這兩條路一般來說哪一條比較容易被人所放棄—顯見地,會放棄醫師執照不用的人少,會放棄出國留學的人多,尤其是父母高齡,有家庭有職位以後。所以,目前我便走在我自己所選擇的這一條路上。人生還很長,將來下一步的路還要繼續規畫。但至少我一直走得很開心。
如上面所說,我是一個個性比較安靜保守的人,喜歡專注在少數幾件事情上並且把這些事情做好。工作如是,人際互動如是,對待家人亦如是。來美國念書以後我的心得是,美國研究所的環境,至少是杜克大學免疫研究所的環境,對我來說是很好的; 我可以心無旁騖地去追求有意義的科學問題,無須掛心太多蕪雜的社會現實問題。這讓我更加滿意自己的選擇。不管要我工作多久,花多少腦力體力,我都是心甘情願; 不過當然身體跟家庭不會允許我無止盡地這麼做。

給學弟妹的建議

對於學弟妹的建議,以往我常常會鼓吹每一個醫學生都應該或多或少體驗過科學研究,以從學生當中盡量篩選出多一些的醫學研究人才。不過,經過這許多年,我充分體會到這些人生道路選擇的異質性,轉而相信每一個醫學生頂好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位指導者或前輩。譬如說,如果你也是一個比較喜歡專心工作,從中尋求自我實現,夢想發現世界的原理,且對實驗室生活有相當接受度的人,也許我的經驗對你來說較有價值;但對一個才華洋溢,手巧眼利,長於與人溝通的人來說,就不值得走我這種安靜寂寞的道路。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很喜歡分享經驗的;如果有讀者覺得這樣的道路令他頗感興趣,我會很樂於做更詳細且個人化的經驗分享。(歡迎造訪 PTT2 medresearch 版)

撰文|林彥佑(台灣大學)

From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No.11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