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大師專訪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吳妍華校長專訪|交通大學

wuyh吳校長教你如何傑出-視野決定高度,前瞻決定深度!
本期訪問了前陽明校長吳妍華教授,吳前校長不斷強調「努力」的重要性更甚聰明才智,並以他堆砌起傑出成就的歷練,傳達予讀者許多重要的觀點。

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國立陽明大學校長 (2000-2010)
中央研究院細胞暨分子生物學組院士
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研究專長
C, D 型肝炎病毒複製及分子致病機制研究

嚴父、嚴師領入門,登峰造極在個人

自幼,身為長女的吳校長數理能力就不錯,在學習方面便受到父親格外地重視。基於吳校長的父親乃畢業於日本名校慶應大學理工科系,受日式嚴謹教育訓練出身,對大女兒的期許與要求自然更高,花費許多心思栽培她數理能力。也因此,回首這段歲月,吳教授懷念地表達:父親教導她如何「自律」以及「超越自我」,使她至今仍然受用無窮。
大學聯考時,吳校長仔細的做了優勢分析,自謙自己雖然數理表現不錯,但仍不夠「聰明」去唸理工相關科系,再者寫作也非其強項,依刪去法觀之,三類組似乎是最合適的選擇。但是,當時的她完全不考慮當醫生,吳校長言。爾後填志願時,她也未與家人商量,便決定就讀台大農藝系。然則,在農藝系的這一年,她的老師非常不鼓勵女生唸農藝,認為該系需下田做研究,體力消耗可觀,且在稻田作物的研究上所需投入的時間非一般想像可及。因此,吳校長思考後就轉入重視生命科學基礎教育的農化系繼續探索自己的專才。她說,彼時的農化系未來的出路很廣,可以選擇食品科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多樣次領域,求學過程又可墊定厚實的有機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之根基,確實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再者,於大學四年級時修習的實驗室見習課程更讓她早一步體驗何謂「實驗室生活」。至於由農化研究轉入基礎醫學研究的時機則是因為吳校長讀台大藥學系的妹妹與她分享了醫學院教授之生物化學課程,讓她發現到從人體觀點出發的生物化學(如:複雜的賀爾蒙調控),帶給她農化系相同課程前所未有之熱誠與好奇心,讓她在碩士班時便報考醫學院的研究所,最後順利進入林仁崑老師的研究室研究化學物質致癌的相關機轉。
吳校長說,碩班階段的訓練對她之後出國攻讀博士班相當的重要,因為這段實驗室經驗讓自己在國外的環境得以自信表現,就算剛開始語言溝通不良但在研究部分還是表現的可圈可點。研究所畢業後,為了與師丈可以一起奮鬥,她便申請了美國田納西大學博班攻讀,與實驗室老闆Churchich做biophysics,研究protein dynamics。吳校長笑稱:她在這裡遇見了人生中第二位嚴師,且因同時需兼任課程助教,生活可是既緊張又忙碌。而且剛開始,她的英文總會被被調侃he、she分不清,受到刺激的情況下吳校長在學業與研究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不僅在高等有機化學課程上拿到A,在seminar上表現也讓人驚艷,漸漸的讓老外對這位華人女孩另眼相看。
「持續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首要條件」,是吳校長在訪談中不斷強調的。另外她分享到,讀博班時除了本科學業下不少苦心之餘,也自學起電腦語言及程式撰寫。秉持積極的態度讓她得以於四年內拿到PhD的學位,接續在華盛頓地區的Georgetown大學之博士後研究也進行的相當出色。短短兩年期間先後完成了三篇paper,其中一篇有關女性乳癌,證實女性乳癌可能是endogenous virus造成;另一篇則是有關純化限制.,並且將其固定於特製beads上,方便昂貴限制.的重複使用。
在吳校長結束博士後研究時,恰逢陽明大學醫學院極力招攬留學人才,便選擇到此進行研究工作。起步時也是打算接續以往的女性乳癌研究,後來評估發展性不佳才投入B型肝炎研究。在此,吳校長想藉此機會轉知大家:研究要選對題材,並且要在必要時放棄原有題目才不會限制發展性。

報告校長:實驗室百百種,到底要怎麼選?

接著,我們談到許多人都會有的疑問:如何在學生時期選擇研究的題目或是研究的領域。吳校長迅速的整理出三大重點與我們分享:
(1) 要注意自己對於這個領域或題目有興趣與否,先認知自己的瓶頸。吳校長自嘲說學生時代她就對跑台考有恐懼,因此非常不喜歡有顯微鏡的實驗;另外,像有人cell culture如何做都做不好,可能要考慮換一個題目
(2) 確認自己的不足和長處後,就可以去搜尋有興趣主題的關鍵字,考量研究的環境是否允許你進行這個實驗,例如:實驗室是否有這樣的材料?設備、技術、材料是否過於昂貴?有些實驗室有預算的限制,這方面要稍加注意。吳校長言:從實驗室已經建立的models、 materials為基礎的實驗是較為快速且可行的題目。她通常都會讓新進的碩士學生從實驗室所建立出穩定之技術的實驗開始學起,有效率的激發學生之興趣和敏感度。如此一來,對往後所要探討的題目會較為容易上手。
(3) 在實驗進行至瓶頸處時,要嘗試判斷這是差臨門一腳的實驗,或是要測試性的實驗以決定是否收手。這部分的能力吳校長認為要透過多閱讀paper去累積知識,久而久之就會判斷。吳老師也鼓勵高中升大學的暑假,就可以找機會進實驗室實習。

短期實驗室見習,掌握原理最重要!

一部分的醫學生都會規畫在寒暑假進實驗室實習,吳校長也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實驗常用的某些kits或是儀器,要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步驟的原理。參考別人的實驗時,在有必要的情況下也頇重複做一次,確認重要細節未遺漏。再者,當一個實驗的結果一旦符合預期,也不要急著改變變因,而是要再做一次看結果是否能重複,這樣再做變因的更動時,對自己的實驗技巧也會比較有自信。另外,實驗一定要了解做positive control 和 negative control的重要性,在實驗失敗時,會比較容易檢討是哪個地方出錯。

Data分析部分則是不管實驗成功或失敗都要仔細分析,並善加存檔歸類,因為有些失敗的data在回顧的時候,可能才會發現這才是我們要的data。分析數據時也不要對某個預設的結果太過執著,要去了解一開始設定的假說有沒有可能是錯誤的。
如果自己認為對一開始對於要進行的實驗不了解時,吳校長也對不同身分的學子給予建議。若為大學生,吳校長認為可以從review article開始讀起,會對實驗有個概括的了解。若為研究生,她建議從實驗相關paper之實驗方法、結果數據部分做評判與解釋,每個細節要弄清楚。有機會seminar便是一個精進自己的好機會要,絕對要好好把握。最後,老師也提醒做實驗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如果題目是套用別人的實驗去問一個類似的問題,實驗本身就不太有前瞻與發展性。

跨領域能力培養,提升自己續航力

再來,我們的話題轉到現正熱門的跨領域研究,吳校長也談論了自己的觀點:跨領域能力的培養可以讓我們看到過去舊有的工具所無法看到的事物,其中又以biophysics來說最為重要。在biophysics以及engineering能力的配合之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環境模擬系統,相較於將樣品固定下來一一去觀察,在這種模擬in vivo生命的情況下,我們更能觀察到整個生命過程的遞移轉換,這對於人造環境或是仿生系統的研究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除了biophysics之外,像是生物統計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當我們蒐集到了眾多的數據資料時,我們要如何將其賦予有意義的解釋?這往往都需要透過一些生物統計的方式從一大群的數據中找到你要的答案。如果同時結合生物資訊的能力,甚至還能問到一些更深入、更核心的問題,像是在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與蛋白之間的交互作用,就需要許多數據經過系統性的統整進行分析。
有志於學術研究的學子們於在學期間若有機會多培養這方面的sense,對未來的科學生涯發展會很有幫助的,吳校長做了個肯定的結論。

給後進的勉勵

吳校長帶著鼓勵性的笑容說:生命科學的潛力是無窮無盡,該領域的選擇性非常多,如果同學喜愛做研究的話,非常歡迎加入這個行列!況且,研究的過程非常有樂趣,特別是當你找到一個其他人不曾想過的答案,那種興奮感甚至會讓你睡不著覺。再者,做實驗的時候,不要把他當成是一件苦差事,找一個自己有興趣的問題好好的問下去,你的動力會不斷地湧出來。平常除了閱讀自己較有興趣領域的paper外,也可以多看看其他各種不同領域的paper,用多角度觀點的切入問題,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連結!歡迎大家多多嘗試,同時也可以多聽多看打好基礎,確立自己的性向,“Prepar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撰文|蔡辰葳、林志安、鄭宇皓(陽明大學)

From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No.12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