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海外求職 臺灣醫學生研究通訊

林俞宏學長|日本製藥公司職涯分享(上)

linyh林俞宏博士於 2008 年底赴日本大阪大學攻讀醫科學博士,專攻癌症臨床免疫療法,2013 年取得博士後,參加日本各大藥廠與生技公司競爭的就業活動,並且成功拿到數間知名製藥公司的內定。Investigator 很榮幸地邀請現在於日本 Denka Seiken 電化生研就職的林俞宏博士與我們分享以生醫博士的觀點,在日本製藥界求職與就業的心路歷程。


前言

23:00
日本東京, 我叼着筆, 快速地敲着鍵盤。
Investigator 這個平台,聚集着一群對著醫學與生物執著的年輕人,這股誠摯的熱忱深深地感動着我們這一群在生物醫學路上跌跌撞撞的人,也讓我們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走過的這一條遍佈荊棘的道路。


序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是否選擇適合自己的路?

2007 年底,對未來迷惘的我初次進入了職場。剛從軍中退下的我,成功地留在軍中服務的單位繼續任職,高雄榮民總醫院-我永遠忘不了那兩年的時間在榮總成長及學習的經歷。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從 AIDS 患者血清中提取 HIV genomic 進行抗藥性解析,這是一份相當有挑戰性,相對也是危險性較高的工作。我的計畫提供來自亞培(Abbott),而也因此我認識了幾位任職於台灣藥廠的朋友,或許這也成為了我後來選擇進入藥廠的關鍵原因也說不一定。
兩年左右的時間,我發現了自己對於探索未知的科學研究並非充滿了所謂的「天份」,這天份包括了對於失敗的耐性以及迷惘。但相反的,我在認真地思索過後,我給了我自己一個令我滿意的人生方向:「書,一定是要讀的。但是讀書的目的不是讀書,而是要讀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的書!」。因此,我在考慮後面博士班以及未來就業的取向,不再是所謂的「科學的基礎研究」,而是考慮更實質面的應用生物醫學,於是乎我後來選擇的道路便不再只是以發表期刊為主的科學生活了。
2008 年底,我成功申請進入了 World Top 50,Japan Top 3 並擁有世界排名第一的免疫先端研究中心的大阪大學醫學院就讀,選擇專攻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免疫學及癌症疫苗的開發。至此,回頭看看自己當初的選擇,我相當感謝在高榮任職的那一段時期的成長與學習。若不是前輩們在臨床上遇到了非用生物技術解決不可的問題,若不是看到生物醫學的應用如此廣泛,恐怕我也不會選擇現在這條路,這一條我走的雖然跌跌撞撞卻甘之如飴的路。


壹|留學的意義

給各位想要留學的後進們,留學的意義對各位而言是什麼?
在台灣著名的電子揭示板中潛水許久,發現台灣有許多相當具有潛力,在生物學上擁有相當豐富 Book Knowledge 且努力準備更進一步出國深造的莘莘學子。但是,我還是得以過來人的身份提醒大家:「留學的意義是什麼?」
留學的條件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語言以及專業知識是基本配備。但是,留學學的可不只是 Book Knowledge,而是真正的去讓自己從根本上改變的最好的歷練。舉個例子來說吧,在我認識的留日人中,有兩個相當極端的兩個例子。
A,是一個相當傑出且非常聰明的學弟。A 學弟不僅僅日文講得相當流利,考取獎學金生活無虞之外,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上更是相當專業。
B 學弟則是來到日本後從日文開始學習,並費進心力才考進日本大學碩士班。
想當然爾,在日本的生活中,A 絕對是比 B 過得更快樂輕鬆?
很遺憾的,A 學弟放棄獎學金與學位而回台灣,而 B 學弟不僅僅順利畢業,也在日本找到薪水相當優渥的工作。
在國外的生活中,從學業到生活,完完全全都是新的考驗。我得很嚴肅地說,不要小看這種生活上的苦澀 。許多出了國的朋友們很快的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忘了自己為什麼出國,忘了目標後沈溺於同樣來自台灣的朋友們的溫暖國度,或是根本經不起生活上或是學業上的打擊,便只好悻悻然的回台灣,徒留遺憾。
不忘初衷,是我對留學生後進最衷心的建議。


貳|別把留學當作終點,更不是度假 

在日本這塊土地上,看過很多出國的朋友們一出了國便樂不可支,感覺似乎達到了人生目標而忘了自己究竟為什麼出國。
別忘了,留學才剛要開始。
這麼說好了,各位想要留學的朋友們,是否有想過「留學結束後,我是怎麼樣的人」
我提提自己吧。
留學之前,我確定自己想要成為 –「連結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 Linker」。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然而,這個想法似乎太空泛,因此我便在心中默默選擇了幾個未來職業的可能性- 1. 教師、2. 藥廠研究開發人員。
從留學第一天開始,不論是在國外的老師,同學或是獎學金的贊助藥廠,我都會把自己的目標明確傳達給對方瞭解。出了國,學會積極表達自己以及尋找各種機會便是為自己在「後留學生活」鋪下深厚的基礎。也因此,我成功的獲得數項獎學金,大塚製藥參觀見習的機會以及各種不同的人脈以及就業管道。
留學,不是結束。
留學,是你 / 妳為未來人生鋪路的開始。


參|留學的留下的果實

說說在國外(日本)就職的經驗吧。
在參加企業的甄選之前,我成功申請上日本國立循環器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一職。但是,誠如我上述所提到的,我已經默默地選擇了自己未來職業的可能性,因此便毅然決然放棄年薪約 400 萬日幣的學術研究職缺,參加了日本人聞之色變的企業就職活動。
日本企業的就職和各國不同,中型以上公司(200 從業人員以上)幾乎都要求應聘人員為應屆生,且需要在畢業前就參與應聘。
應聘方式就像星光大道的海選,公司會分數種職務招聘,好比製藥公司多分三種招聘職稱:研究開發、開發營業、法務事務等類別。參與招聘考試流程需兩到三個月,大致上需學術測驗、人事面試、部門的部長面試及最後的社長面試。
就業活動是日本人一輩子的夢靨。2012 年底,我終於一步一步從泥沼脫身,至今還心有餘悸。漫長長達半年,面試約七間企業及研究中心,所以便藉由 Investigator 把這個心路歷程和經驗與各位生技人分享。


附錄|日本求職問與答

Q1:日本的製藥公司,是否會要求具有日本的學歷?
A1:原則上不見得一定需要日本學歷,但是在沒有日本文憑的保證下,你必須相對能力出眾且溝通無礙。

Q2:臺灣或是歐美的博士學歷有可能嗎?
A2:當然有可能。

Q3:一定需要博士學歷嗎?碩士有可能嗎?
A3:碩士的路遠比博士要來的寬廣。這是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博士正面意義代表的是學有專精,負面意義是年齡過高、薪水過高、自尊心過高的三高。 因此碩士在求職路上遠比博士簡單得多。

Q4:外國人在日本求職的難易度? 語言能力的要求?
A4:外國人求職當然相對於日本人困難。但是日本即將加入 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企業對於外國人才的使用也有越來越大的需求,因此是外國人進入日本職場的絕佳好機會。而語言能力自然是要求的,畢竟全世界人才都在進行征戰。第三外國語加上專業才是企業獵才的對象。打個比方,身邊的中國或是美國人基本上都是三聲道以上。
ex: S 社員-中(標準話+上海話)、英、日
N 社員- 英、日、西
其中,中國技術人員更多是中英日韓德五聲道加上專業知識,想要成為企業人才,在專業與語文能力上都很重要,不能偏廢。

Q5:日本製藥公司注重 publication 嗎?
A5:不重視。發表期刊並不代表個人能力。期刊發表有許多重大因素,尤其是目前偏頗的 Impact factor 計算方式與自我滿足式的學術研究。Publication 至多只能代表學生時期有幸進入成功地研究團隊,但是在醫藥界那並不代表人才的保證。

Q6:日本的製藥公司的 position 大多是 research based or marketing based?
A6:日本製藥公司要的 position 多是兩者合一,並沒有單純只有一方面的工作。
世界各國的大藥廠皆然,現在已經不再是學術與市場行銷清楚劃分的年代了。世界經濟面臨萎縮的狀況之下,研究經費的削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科學研究人員若是無法看到市場的 Needs,公司便有可能陷入 Eli Lilly 般的絕境 (新藥開發不順,市場供給萎縮,專利到期)。因此,目前世界藥廠所需人才幾乎都是全方位人才,尤其是 Marketing 的部分。在營運行銷的團隊中,多的是醫學博士或是藥學、生化博士。知道如何利用本身的專業知識配合市場企劃,主導一項新藥開發或是改良業務的人才是企業在高階人才的獵才對象。因此,這也是博士生們在研究室裡埋頭苦幹也得不到企業青睞的原因。

在此要給各位一個中肯的建議:相信大家都是對於生物醫學研究有著相當熱忱的明日之星,但是千萬不要陷入莫名的「研究至上」迷思。走出研究室之後,我了解比科學研究更現實的世界。那就是「臨床意義與市場需求」。藥廠的研究職並不是天馬行空的開發新的產品,在運作的背後有著深刻且複雜的企劃行銷,學術對應以及複雜的商場競爭與專利廝殺。生為生醫人,這些都是「必備知識」!因此,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我是醫學博士 … 我是 XX 研究者」等等高傲的迷思之中。在企業眼中,博士的貢獻甚至可能比不上一個老老實實高中畢業後在藥廠工作的技術人員。我想,對我而言,以「高知識分子」的高度去看待並進行醫藥市場的運作以及新藥開發的可能性肯定比成為「專注于研究的研究者」複雜且有趣得多。

(下集待續)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