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s 人物訪談 海外留學與實習

陳世安|瑞士暑期研究實習分享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1a陳世安同學自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後,就讀台大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碩士班。大學時期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申請到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暑期研究機會與經費補助,赴瑞士進行九週的獨立研究。這個月的職涯專欄邀請到陳世安同學爲我們分享他在歐陸進行暑期研究的心得與見聞,相信對於有志出國進行暑期研究或攻讀研究所的大學部同學會有所幫助。


單位簡介

International Biology Undergraduate Summer School (BUSS) 是一個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ETHZ) 以及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 UZH) 所共同舉辦的大專生暑期暑期實習計劃。其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歐陸最頂級的院校,享有 ”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曾培育出包括愛因斯坦在內二十一位的諾貝爾獎得主,並致力於將尖端研究成果技術轉移,用來解決能源,糧食,城市發展以及風險管理等關鍵問題;具有五百年歷史的蘇黎世大學除了著名的商學院之外,在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以及人類學等研究領域中皆有領導性的地位,更有醫學院支持尖端的醫藥研究。除此之外,瑞士共有包括諾華 (Novartis International AG) 以及羅氏 (Hoffman-La Roche AG) 等數十家國際級藥廠以及上百間生技公司支持著瑞士的生物醫藥以及醫學儀器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參加BUSS的學員可以進入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或是蘇黎世大學中的實驗室進行為期九週的專題研究。除了在實驗實作中獲得理論基礎與實驗操作訓練之外,BUSS更提供額外的課程訓練學員以科學邏輯思辯並呈現自己的研究成果。BUSS除了課程全程以英語教授,還提供獲選參加的國際學生來回機票以及住宿,是對國際學生非常友善的實習機會。

2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 取自網路

如何獲得這個機會
所有在學的大專學生皆可以到BUSS的網站上報名,並且提供成績單,履歷以及一封老師或指導教授的推薦信。通常報名的時間自一月初開始至二月底結束,並會在四月時通知錄取並進行實驗室的媒合。每屆的BUSS會從二至三百位國際申請者中邀請15-25位錄取者參加。由於自2008年起瑞士已給與台灣免簽待遇,因此只要持台灣護照及申根簽證就可以入境瑞士。參加者若在實習中表現良好,且對聯邦理工學院及蘇黎世大學合辦的生命科學研究所 (Life Science Zurich graduate school) 有興趣就讀,也可以向研究所辦公室諮詢博士班的申請方式。
課程內容
參加者在報名時需填寫希望參加實習的研究領域,並告知配對成功的實驗室以及預定研究主題,讓學員可以有時間吸收研究的背景知識。在課程的第一周,會有歡迎派對以及校園導覽,並提供科學簡報課程。而在第一周結束時,每一位學員就必須利用課程所學,將自己的研究計劃以簡報的方式向全班呈現。這樣的訓練方式使讓學員能夠清楚掌握自己的研究內容,也讓學員們能夠互相了解彼此的研究。當然,在最後一周裡學員也必須就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簡報,展現兩個月的研究成果以及回顧完成了當初計劃中的哪些目標。在此後的八周中,學員除了實驗室的研究以外,每週將會有一次的課程及一次的書報討論,訓練學員的文獻批判閱讀,科學寫作以及科學倫理,提供學員全面性的科學訓練。此外,每週將會有一次由各國學員準備的國際之夜,讓參加的學員介紹自己的國家以及提供道地美食,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3

2011年BUSS學員合照/  BUSS官方網站

研習心得
為期九週BUSS實習計劃其實就相當於體驗歐陸的博士班生活,在最低的課程需求,最先端的研究,以及在異鄉中試圖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由於歐陸的碩士班普遍課程較扎實,學校對博士班學生的要求便是在三至四年間努力取得研究成果。雖然相較之下少了課業壓力,研究進度的掌握變得非常重要。由於歐陸的研究人員相對重視生活品質,多數的老師及學生在上班時間時集中精神進行嚴謹的研究,而下班後及假日一般不會再回到實驗室,注重保留自己的家庭及休閒時間。這樣的工作倫理與亞洲及美國的長工時及加班制度是非常不同的,是科學職涯的發展的另一種選擇。
與國際學生交流互動的體驗是另一項BUSS的重點。參加BUSS的國際學生多數來自歐洲國家,從各個頂尖大學中脫引而出獲選參加實習計劃,想必是歐洲生物相關領域未來的精英份子。除了在每週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吃吃各國美食,在課餘時間與其他學員一起採購烹飪,假日出遊,甚至遠征至瑞士其他城市及臨近歐洲各國景點的期間,都能讓我有機會與各國青年交換對科學,生活以及職涯發展的價值觀及想法。由於參加的學員大部分是大學低年級生,未來不一定會踏入研究領域,因此與他們交流得到的想法想必與已經進入走向研究路線的博士班學生或博士後會非常不同。

撰文|陳世安
編輯|黃翊柔

About the author

Avatar

Investigator團隊

2013年,憑著一股對學術研究的熱忱,一群海內外學生與社會新鮮人成立了「The Investigator Taiwan 臺灣生物科學研發策進社群」。幾年來社群持續成長,到現在成員超過百名,背景橫跨基礎研究、臨床、產業各領域。我們透過經營平台、生醫報導與活動交流、協助媒合學習對象等多元面向,為臺灣的生醫領域創造了許多正面價值。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