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使用何種方法或標的推算生物的適存度 (fitness),最終依然回歸到,評估個體能成功產生多少後代、能為下一代的基因庫 (gene...
分類 -生態與演化
蛋白質出現以前:鐵離子催化檸檬酸循環
在生命初始之時,生化反應就已經存在,不只因為化學反應即為生物的生存根本,更是為了支撐名為細胞膜的生命界線;生命的出現意味著必定要透過耗能的方式維持細胞膜內的秩序,然而在蛋白質與核酸系統尚未經過漫...
主題回顧 — 古生物學
在各種生命科學學門蓬勃發展的現代,在地球科學跟生命科學交叉點上的古生物學(Paleontology),反倒是相對冷門的題材。這門研究古地質年代中所涵蓋生物的學門,著眼於透過研究化石等遺跡,配合地質方...
2018 系統生物學、演化生物學回顧
去年三月,我們透過系統生物學帶領大家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窺探生物系統內部複雜機制。過去大多的研究只專門深入 探討...
古生物學─月末結尾文
本月份的古生物學系列報導帶我們認識整合性的自然史研究領域,主題囊括大尺度的生物多樣性與物種分佈、個體的生理機能與行為、到挖掘化石的個案研究。古生物學家結合新穎科學方法與演化理論研究不同尺度的生物演化...
絕處逢生─大滅絕後的物種再生
古生物史上曾發生大大小小的物種滅絕事件,其中較嚴重的共有五次大滅絕事件,分別發生在古生代、古生代與中生代交界點,以及中生代與新生代交界點。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滅絕事件則是發生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中生代末...
更新維管植物演化史的化石證據
陸生維管束植物的演化是地球自然史的重要篇章,大型維管束植物在陸地上形成新的生態系並改變大氣組成,科學家目前認定原始維管束植物開始出現於大約四億年前的志留紀而後開始發達於泥盆紀,然而這些早期植物之於現...
全新世後的物種由群集逐漸隔離
了解動植物的群聚將有助理解氣候變遷下的生態模式,而現今許多物種的共現性 (co-occurance) 已經大幅降低。本研究從過往三百萬年的化石證據探討物種群聚現象的變遷。...
多樣性的保存是浴火重生的關鍵
令人訝異的,生物大滅絕相關的研究其實相對晚近才在古生物學研究上獲得重視。最早對地球生命史提出災變論點的法國古生物學家Cuvier藉由研究猛瑪象,認定地質歷史上曾經發生多次災難事件,導致大規模的生物集...
細菌大功臣: 解開達爾文演化之謎
由UCLA的J. William...
人類出現對物種滅絕的影響
美國前副總統艾爾.高爾主演的《不願面對的真相》主要是紀錄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現象,但他也提及到,目前人類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滅絕危機,物種正以接近千倍的速度在消失。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