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是近年來現代人專注的課題,而胰高血糖素樣肽 1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被證實與腦內進食訊號的終止有重要的關係。胰高血糖素樣肽 1 受體的促進劑(GLP...
分類 -科學報導
交感神經與腸內分泌細胞的互動
由於葡萄糖控制對於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其失調可能導致多種病理狀況,如糖尿病或神經退化性疾病。在台灣,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而糖尿病可分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及其他型糖尿病。前面兩者的成因...
原來口服藥物也能當變形金剛 ? 嶄新的藥物型態改善腸胃道的吸收效率
藥物的劑型與遞送一直是藥物設計中的重要課題,而傳統的口服藥物仍有缺點待改進,例如: 在腸胃道中的吸收率不佳或容易廣泛受到蛋白水解酵素分解等。GLP-1...
不只是減肥藥:semaglutide 的新治療用途
從 semaglutide...
2024年唐獎特別報導
各位讀者好,兩年一度的唐獎系列又來囉!今年的唐獎生技醫藥獎將於 2024 年 9 月 27 日頒發給三位科學家——喬爾·哈本能 (Joel Habener) 博士、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
2024 人物訪談|梁文
接觸生醫科學研究的契機...
透過電位響應表面靈活控制細胞的貼附、脫離與分化
細胞行為經常會受到周圍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物理特性所影響...
八月主題-電化學細胞感測技術
生物感測器(biosensor)是一種能夠檢測生物或化學反應的裝置。它們通常由識別元件(recognition element)和轉換元件(transduction...
高海拔的抗UV超人- 揭露高山倭蛙(Nanorana pakeri) 的 UV 防禦秘辛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許多環境因子變得更嚴苛,UV 光( ultraviolet radiation)的暴露量上升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過度曝曬 UV...
從亞洲到全球:德國蟑螂的進化歷程與擴散之旅
德國蟑螂的起源與擴散至今仍然充滿謎團。最早的歷史紀錄為 1776 年林奈記錄中,後續記錄表明德國蟑螂在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從歐洲向全球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