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動植物的群聚將有助理解氣候變遷下的生態模式,而現今許多物種的共現性 (co-occurance) 已經大幅降低。本研究從過往三百萬年的化石證據探討物種群聚現象的變遷。...
分類 -科學報導
多樣性的保存是浴火重生的關鍵
令人訝異的,生物大滅絕相關的研究其實相對晚近才在古生物學研究上獲得重視。最早對地球生命史提出災變論點的法國古生物學家Cuvier藉由研究猛瑪象,認定地質歷史上曾經發生多次災難事件,導致大規模的生物集...
細菌大功臣: 解開達爾文演化之謎
由UCLA的J. William...
人類出現對物種滅絕的影響
美國前副總統艾爾.高爾主演的《不願面對的真相》主要是紀錄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現象,但他也提及到,目前人類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滅絕危機,物種正以接近千倍的速度在消失。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骨骸下的秘密:恐龍的腫瘤之謎
自發現最早的恐龍化石──古生物學家 Richard Owen 爵士正式命名為...
直立人的東亞漫遊記
現代智人(Homo sapiens)於約莫20萬年前離開非洲,征服現在的世界之前,曾經有另一批雖同為人屬但與現代智人無演化傳承的早期人類,稱作直立人(Home...
我也可以有一隻自己的小藍恐龍(雞)
侏儸紀公園電影廣受好評,不只是電影特效、劇本與導演的功力,恐龍那神秘未知又帶著一點危險的魅力更令人著迷,但電影中從蚊子化石中的恐龍血液基因轉殖出整個侏儸紀公園,實現上此技術對當代科學家仍是一大挑戰,...
恐龍的嬰兒臉
當代研究者相信現生鳥類是由兩隻腳走路為主的獸腳亞目恐龍(Theropoda)演化而來,這個名詞也許陌生,但相信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暴龍與迅猛龍就在此類群中。恐龍與今日鳥類的關係,雖然早在湯瑪士赫胥黎(T...
古生物學:連結過去與現在生命的橋樑
古生物學(paleontology)是廣泛地球科學的一門專精分支。主要藉由研究古地質年代瞭解環境中曾經存在的生命現象與生物活動。在這門學科中,化石型態解剖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工具,但並不是唯一可以用以...
表觀遺傳學術上的競爭–月末總結文
九月,我們介紹了許多 DNA、RNA 表觀遺傳學上的文章。雖然在 20 世紀中末就已知道許多 RNA 上的修飾如 m6A,但對於他們的作用機制卻是一個大問號。直到近幾年,科學家藉由一些酵素去把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