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最火紅的生技醫藥技術莫過於在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情肆虐下,在全世界拯救無數人命的 mRNA 疫苗。而除了疫苗外,RNA 大家族這幾年也有許多相關新藥陸續問世或投入臨床試驗...
分類 -免疫學
2022年第五屆唐獎系列報導 – 外源 mRNA 逃脫免疫系統的易容術
在 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 揭開 DNA 雙股螺旋結構後,基因工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更加速了疫苗的研發。Maurice Hilleman...
#NEWS 金雀異黃酮—能抑制大麻誘導血管發炎的大麻素 CB1 受體拮抗劑
* 本篇特別邀請原文第一作者魏子堂老師審稿...
抗癌新利器 — 紅血球凝膠於光免疫療法的應用
在癌症治療上,除了透過小分子藥物標靶之外,免疫治療也是日益成熟的治療選項,近期廣受討論的近紅外光免疫療法(near-infrared photoimmunotherapy,NIR...
老化影響巨噬細胞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近年來,生物內的生理時鐘 (circadian clock) 被廣泛認為與行為及生理有緊密的關聯,並屬於一種內源性的機制,這樣的內源性機制在不同的細胞類型及組織中也普遍存在...
2021 年 8 月回顧:Oncogenesis 主題月
癌症近十年來一直是國人死因之首,約占總死亡人數的三成...
A 型流感病毒逃逸自噬作用的關鍵因子
病毒主要借用宿主細胞胞器及訊息傳導路徑完成複製並持續感染其他細胞,A 型流感病毒(IAV,Influenza A virus)亦不例外。目前 IAV 複製、致病的關鍵因子與機制已逐步釐清,然而針對...
病毒與免疫系統的攻防戰──從免疫逃逸角度探索 HPV16 致癌機轉
人類乳突腫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誘發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重要危險因子...
結核分枝桿菌的防護罩──生物膜
結核病(tuberculosis, TB)最早是在 1882 年由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柯霍(Koch)發現,其致病菌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類鼻疽伯克氏菌如何入侵腦部?細菌版木馬機制
認識類鼻疽與致命的神經性類鼻疽的重要性 2005 年襲台的強颱海棠帶來的不只是嚴重水患,也帶來了經常伴隨著風災後發生的類鼻疽(melioidosis)疫情,合計通報了 24 例,其中 6 例死亡,2...
Come over to the dark side:李斯特菌利用抗病毒機轉增進傳播
第一型干擾素(Type I interferons, Type I IFNs)主要包含 IFNα 與 IFNβ 等,負責調節病毒感染時的免疫反應,並誘導下游的干擾素促進基因(interfe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