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將成為慢性疾病!腫瘤不會完全消失,但可用免疫療法控制。」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向世人宣告癌症將不再是人人口中高致死率的「絕症」,而是可藉由長期治療來控制[1]。本庶佑是 PD...
分類 -微生物與免疫學
2019-微生物學回顧
微生物遍布土壤、海洋、天空,亦在我們的體表與體內。在演化的過程中,有些微生物一起與宿主演化共生,有些則演變成致病微生物,在人類歷史上帶來巨大的災難。在 2019 年三月與十一月,The...
深入 SARS 及 2019-新型冠狀病毒:從病毒入侵到藥物開發
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及現況請見|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爆發兩個月-疫情現況與醫療展望 1最後更新:2020 年 3 月 1 日 2本文所引用有關 2019...
#NEWS 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爆發兩個月-疫情現況與醫療展望
*發於 2020年1月28日,本篇文所引用之部分文獻尚未經由同儕審查,應對其持謹慎保留態度,部分內容可能與最終結果不符 最後更新時間 2020/02/03 06:40...
#NEWS 天冷,還久坐在辦公桌前嗎?小心慢性發炎找上門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 2018 年國人十大死因 [1],心血管疾病佔了其中 3...
十一月結尾文-Microbial pathogenesis
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其中,致病微生物所帶來的災害在人類的歷史中更是屢見不鮮。為了能有效地減輕其所帶來的危害,科學家們開始嘗試著揭開微生物致病機轉的神秘面紗(延伸閱讀|11月主題介...
吐泡泡攻擊—粒線體的抵禦感染機制
時至今日,人類與各種微生物的戰爭一直都在持續。在漫長的演化當中,細菌和病毒不斷發展出逃避被細胞辨識和攻擊的機制,與此同時細胞也不斷演化出辨識微生物並且攻擊他們的方法。人類對於抵抗微生物的方式多不勝數...
微生物與宿主行為間的交互關係—各項假說
本篇刊登在自然期刊來自牛津大學的作者對於微生物與宿主間的關係,提出了一系列總攬以及假說來解釋在演化上的宿主與共生者的互利、片利、同進化等相關行為來解釋之間的關係 [1]。...
打擊脂質代謝——廣效病毒抑制的新道路
病毒完全藉由寄主細胞的代謝途徑來獲取能量及複製所需的原料。由於病毒的膜需要脂類作為原料,也因此寄主細胞的脂質合成路徑對病毒複製的過程來說異常重要。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M...
以一抵百:通用型多域抗體對抗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為一種 RNA 病毒,依據其表面醣蛋白: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A)、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
避免吞噬-面對伊波拉病毒的新策略
伊波拉病毒 (Ebola virus, EBOV) 是一個造成嚴重出血症狀與高致死率的病毒,能夠通過體液如汗液及尿液傳染,而患者的糞便中更會包含大量的病毒顆粒,在實驗室中被歸類為生物防護性層級 4...